has-portrait
has-portrait

临汾正以“双城”建设为牵引 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争先进位崛起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位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的临汾,如何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在山西省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期间,山西省人大代表、临汾市委书记闫晨曦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临汾正以“双城”建设为牵引,打造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先导区、黄河中游绿色崛起引领区、晋陕豫协同发展示范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复兴样板区,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争先进位崛起。

精彩观点
1

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统筹推进“一群两圈三区”建设,支持晋南城镇圈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关中平原城市群区域合作。被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使命后,临汾将如何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统筹推进“一群两圈三区”建设,支持晋南城镇圈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关中平原城市群区域合作。被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使命后,临汾将如何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2

山西省委省政府赋予临汾新的使命,指明了临汾未来发展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为临汾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们必须扛起这个使命任务,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争先进位崛起。

山西省委省政府赋予临汾新的使命,指明了临汾未来发展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为临汾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们必须扛起这个使命任务,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争先进位崛起。
山西省委省政府赋予临汾新的使命,指明了临汾未来发展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为临汾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们必须扛起这个使命任务,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争先进位崛起。

我们提出以“双城”战略为牵引,打造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先导区、黄河中游绿色崛起引领区、晋陕豫协同发展示范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复兴样板区的总体思路,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按照“双十路径”,在黄河流域建设绿色能源发展、传统产业低碳转型、新兴产业集聚等10个示范样板,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打造先进制造业、商贸物流、特优农产品等10个区域中心。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成势”的安排,全力推动“双城”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一是抓紧制定“双城”建设实施方案。我们将对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立足临汾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抓紧制定可操作、能落地、见成效的“双城”建设实施方案。同时指导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共同建立起推进全市“双城”建设的工作矩阵。

二是全力打造黄河流域样板县。我们将进一步统筹沿黄、沿汾、沿太岳“三大板块”协同发展,积极引导各县市区以“双城”战略为牵引,先行先试、敢作敢为,加快创建一批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水生态修复和转型发展、传统产业升级和低碳发展等各具特色的样板县,为全市绿色崛起转型树立标杆、作出示范。

三是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22年我们建立了“双城”项目库,将以开展“项目建设年”为契机,把“双城”建设落实到一批专项行动、重点工程、重大任务和具体项目上。同时,加强与国家、省级有关部门对接,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谋划储备一批优质项目,筛选出标杆项目,强力推进实施。在生态保护方面,抓紧推进晋西太德塬生态综合治理、汾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传统产业重点推进霍州煤电谭坪煤矿、洪洞年产8万吨高端精细化学品等项目建设,新兴产业重点推进蒲县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数据标注、云计算等项目建设。服务业重点推进“南方略、北龙马”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农业重点推进晋南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曲沃“智慧菜谷”等项目建设。文旅产业重点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陶寺遗址博物馆、尧庙文旅融合示范区等项目建设。在城市更新方面,重点推进总投资289亿元的83个城建项目建设。

1

作为晋南重镇,临汾矿产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良好、区位优势突出。把创新驱动放在转型发展全局中核心位置的临汾,怎样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以创新发展引领高质量发展?

作为晋南重镇,临汾矿产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良好、区位优势突出。把创新驱动放在转型发展全局中核心位置的临汾,怎样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以创新发展引领高质量发展?
2

创新是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始终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111”“1331”“136”等创新工程,加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创新是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始终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111”“1331”“136”等创新工程,加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创新是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始终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111”“1331”“136”等创新工程,加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了研发活动全覆盖,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0所高校建立了35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成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重点实验室;大力实施市校合作“双千工程”,与清华大学等83所高校签约合作项目364个,实现“12大基地”建设全覆盖,全市创新活力持续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2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动摇,聚焦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着力加快煤焦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高端低碳发展,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投入产出水平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全面迈过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这个“生存线”,力争达到先进水平这个“发展线”。同时,加快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信创等新兴产业,推动成链成势崛起。

此外,我们还将积极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加快省级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众创空间等小型创新生态,大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深化市校合作,广泛集聚创新人才,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全社会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1

前不久,临汾受强降雨过程影响的15946 户重建修缮任务已全部竣工,入住率达100%。在灾后重建工作中,临汾付出了哪些努力,后续是否还有相应配套措施?

前不久,临汾受强降雨过程影响的15946 户重建修缮任务已全部竣工,入住率达100%。在灾后重建工作中,临汾付出了哪些努力,后续是否还有相应配套措施?
2

2021年,临汾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全市多地因强降水引发洪水、泥石流、山体坍塌等自然灾害,造成道路、供电、通讯、水利等设施损毁,农田被淹,房屋受损。灾情发生后,我们科学精准调度、加密监测预警,全面排查隐患、全力抢险救援,坚决果断落实“关停撤避”措施,累计撤离群众9.6万余人。同时,快速精准高效推进灾后重建,成立工作专班,在全省率先出台灾后重建“三个文件”30条措施,灾毁道路、受损供电线路全部抢通,受损通信设施全部恢复,打赢了农业“双减双抢”大会战,损毁农田修复九成以上,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得到快速恢复。

2021年,临汾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全市多地因强降水引发洪水、泥石流、山体坍塌等自然灾害,造成道路、供电、通讯、水利等设施损毁,农田被淹,房屋受损。灾情发生后,我们科学精准调度、加密监测预警,全面排查隐患、全力抢险救援,坚决果断落实“关停撤避”措施,累计撤离群众9.6万余人。同时,快速精准高效推进灾后重建,成立工作专班,在全省率先出台灾后重建“三个文件”30条措施,灾毁道路、受损供电线路全部抢通,受损通信设施全部恢复,打赢了农业“双减双抢”大会战,损毁农田修复九成以上,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得到快速恢复。
2021年,临汾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全市多地因强降水引发洪水、泥石流、山体坍塌等自然灾害,造成道路、供电、通讯、水利等设施损毁,农田被淹,房屋受损。灾情发生后,我们科学精准调度、加密监测预警,全面排查隐患、全力抢险救援,坚决果断落实“关停撤避”措施,累计撤离群众9.6万余人。同时,快速精准高效推进灾后重建,成立工作专班,在全省率先出台灾后重建“三个文件”30条措施,灾毁道路、受损供电线路全部抢通,受损通信设施全部恢复,打赢了农业“双减双抢”大会战,损毁农田修复九成以上,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得到快速恢复。

特别是针对临汾市农村房屋受损较多的情况,我们立即成立了因灾受损农村住房重建修缮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户一档”、市级督查、县乡村三级签字背书等制度,精准摸排受损农房底数,强化技术支持和要素支撑,采取原址重建一批、异地新建一批、现房置换一批、货币化安置一批,养老院、公租房等安置解决一批,以及推广一批装配式建筑的“六个一批”方式,全力推进受损农房修缮重建工作。全市15946户因灾受损农房重建修缮于2021年12月21日全部完成,受灾群众于12月31日全部乔迁新居,提前1个月实现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春节前受灾群众全部入住的目标。

2022年,临汾将重点在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上下功夫,不断健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着力完善重点部门风险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机制,建立多灾种预警和信息发布平台,提高气象灾害防御水平;继续做好灾损设施恢复工作,受损水利设施2022年汛期前完成修复,剩余损毁农田2022年底前完成修复。

同时,对未享受重建修缮政策、排查未发现安全隐患和原鉴定为安全的住房,我们还将进行再排查,做到彻底消除农村住房安全隐患,确保农村群众居住安全。同时,充分运用好农村房屋因灾受损排查和鉴定结果,进一步完善农村住房信息数据库,推动农村住房建设形成完备的长效化管理机制。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