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至23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创新论坛在临汾市举办。与会者深入临汾市调研,重点围绕“‘党建引领+市场推动’四级联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专业解析,深入探讨理念思路、举措办法、运行机制,助力临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提质提速。
论坛现场。
“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在政策制定、项目发展等方面给予临汾更多帮助和支持,为临汾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把脉问诊、开出良方。”论坛现场,临汾市市长王延峰表示,临汾市将切实用好论坛成果,进一步理清思路、创新举措,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驶入全面提质提速的“快车道”。
从碧波荡漾的田野到机声隆隆的车间,从忙碌的“中央厨房”到洁净的美丽庭院,一幅村强民富的画卷在临汾市各地铺展开来……22日下午,与会人员在临汾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临汾市村发集团”)等地调研,参观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汾禾源“中央厨房”项目。这一项目是临汾市“四级联动”抓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的有益探索之一。
据介绍,临汾市村发集团努力构建“基地—乡村合作社—村发集团—中央厨房—消费终端”一体化产业链,一方面将基地农副产品采购回中央厨房,一方面将中央厨房生产的营养餐、净菜及半成品销售至各类消费群体。
同时,临汾市村发集团设立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在襄汾燕村、洪洞羊獬村投资实施了千亩智慧农业项目,通过直接投资、订单生产、项目共建、保护价收购和产品统一销售等方式,与条件差、基础弱的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共同建设各类农副产品生产、仓储基地,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走进团结村,226个院落的餐厨废水、洗涤废水、厕所废水等生活污水通过净化处理,出水标准达到地表三类水,可进行农业灌溉、花草浇灌、鱼类养殖等,实现了农户废水循环利用、绿色节水、生态环保的治理效果。生活污水变养鱼的清水,得益于临汾农村集体经济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实施的团结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示范工程。
临汾市村发集团主推市场、主担风险、主建机制、主拓多元;县级公司主推服务、主抓基地、主上项目、主搞示范;乡村两级主推合作、主清资源、主联农户、主业种养……“三级四主”运营机制使临汾市市县乡村经营主体职责明确、各有侧重,推动“产、供、销”产业链相互衔接、系统配套,形成有效联动、互促发展的有机整体。
近年来,临汾市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努力蹚出一条“党建引领+市场推动”的市域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新路径,取得一定成效。依托农业资源禀赋和品牌优势,临汾市强化党建引领,以临汾市村发集团为“龙头”,带动17个县(市、区)全部组建县级公司,137个乡镇、8个涉农街道、2071个行政村在原有合作社基础上规范组建联合社、合作社,形成了“1+17+N”的市场主体体系。
在此基础上,临汾市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市场推动强动能、机制创新促共赢,各经营主体协同联动,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形态,加快打造集种植养殖、精深加工、技术推广、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等功能为一体的聚合体,切实让资源、资产、资金“活起来”。
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孙中华认为,临汾市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新路径,从强化组织引领、完善机构设置、推进产业建设、坚持市场导向、注重农民参与、强调因地制宜、突出制度规范等方面,探索实施七大创新性举措,形成生产服务、资源开发、文旅拉动等十大典型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临汾市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市场推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市域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新路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提供了可学习、可借鉴的宝贵经验。”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李春生表示,希望临汾市努力充实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坚持开放合作、改革创新,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目前,临汾市正在推动形成农村集体产业全链条发展、上下游打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方军表示,临汾市要进一步因地制宜谋划集体经济发展,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强化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强劲动力。
临汾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郝献民表示,临汾市将把论坛成果转化为探索实践,在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上积极领题、主动破题、持续解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研究、创新开拓、落实责任,不断推动全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行稳致远。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临汾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7.3亿元,经营性收入达5.43亿元,207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其中年收入30万元以上村达44%。
论坛现场,专家学者围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渊源、政策支持、组织体系、经营机制、内部治理等内容作了主题分享。与会人员还实地调研了市县乡村四级经营主体联动实施的“厕所革命+污水处理”示范工程、汾禾源中央厨房、环保设备生产基地、“智慧农业”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