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大同市浑源县第二届恒山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举行。论坛以“开幕式+主题报告+基地观摩+专家研讨”的形式召开,为期两天。
浑源县黄芪标准化栽培面积占山西省的三分之一以上,形成了黄芪野生抚育模式和仿野生栽培模式,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黄芪已成为浑源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特色主导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主题报告会现场。(杨钦 摄)
浑源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昱清介绍说,浑源县先后出台了《扶持“恒山黄芪”十条措施》《电商产业集群资金奖励办法》等扶持政策,打造了黄芪文化产业园。目前,浑源县正在推动黄芪专业镇和康养产业园区的建设,为来浑企业搭建更广阔的集聚平台。希望通过政策引领、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全面提升黄芪企业产业规模和效益水平,提升特色产业集群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据了解,自2022年首届浑源黄芪产业发展论坛举办以来,黄芪产业项目、人才、技术等科技创新要素逐步集聚浑源,先后成立了恒山黄芪产业研究院、恒山黄芪系列标准制修订专家委员会,落成了黄芪数字产业园,举办了首届“恒山黄芪”新品研发大赛暨深加工论坛。
授牌仪式。(杨钦 摄)
通过一系列举措,浑源县推动了恒山黄芪价格指数发布工作,官儿恒山黄芪基地入选农业农村部公布的“三品一标”基地名单,恒山黄芪栽培系统入选农业农村部公布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名单,恒山黄芪入选首批大同市级专业镇名单等。
“恒山黄芪不仅是中药材,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浑源县在黄芪等中药材纵向产业链中找薄弱环节,在市场细分上找机会,在发展上谋前景,在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把小产品做成大产业,真正把黄芪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联盟主席刘坚说。
黄芪产品展示区。(杨钦 摄)
开幕式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戴小枫为浑源县国家食药联盟黄芪专委会授牌;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植物食学专业委员会会长谢向英现场向浑源县捐赠了《中国恒山黄芪赋》;10位专家学者被聘为浑源县恒山黄芪智库专家。
在当天举行的主题报告会上,天津大学教授高文远、山西农业大学校长张强等8位专家围绕加快恒山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扩大恒山黄芪品牌的影响力,打造中国黄芪之乡、世界黄芪之都等内容作了专题报告。
专家们认为,浑源要借助恒山黄芪独特的优势、资源禀赋,加强产业政策赋能、科技赋能、数字赋能、文化赋能、人才赋能、市场赋能和管理赋能,探索浑源黄芪产业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发展新模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天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9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本次论坛由中共浑源县委、县政府、大同市农业农村局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