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中国 | 太行山村筑路人:用石头与大山对话-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3 10/24 16:02:36
来源:新华社

四季中国 | 太行山村筑路人:用石头与大山对话

字体:
在壶关县大峡谷镇青龙峡村,村民在山间搬运石块(10月17日摄)。

秋意渐浓,寒意渐生,在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青龙峡村,太行山村筑路人的故事翻开了新的一页。

2017年开始,为了解决交通不便问题,充分发展当地旅游,青龙峡村后脑自然村的牛何松和村民们一起,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几乎完全依靠人力,在太行山深处修筑旅游步道。在村民们不懈努力和政府、爱心人士的帮助下,3500多米长的旅游步道在今年夏天旅游旺季前修通。游客可通过步道行至山巅,一览太行壮美风光。

步道的修筑极大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短短几个月的旅游旺季,吸引了6万多名游客光顾青龙峡村,牛何松和村民们离家乡致富梦更进一步,继续修路的干劲更足了。接下来几个月,他们准备继续修通半山腰的“绝壁栈道”。

“绝壁栈道”路如其名,需要在笔直如刀削的悬崖峭壁间铺设一条1米多宽的石板路。劈山、取石、肩抬、手抱……十余名村民克服陡峭的地形和艰苦的运输条件,向千古未变的太行山“开战”,用亲手垒筑的一块块石头,向大山述说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随着一条条旅游路的修通,青龙峡村的未来一定充满希望。”牛何松感慨万千。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在壶关县大峡谷镇青龙峡村,牛何松在山间搬运石块(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在壶关县大峡谷镇青龙峡村,牛何松(左)和村民们在山间搬运石块(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在壶关县大峡谷镇青龙峡村,村民们在修路间隙到山下休息(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牛何松(右)向经过的村民们描绘修通绝壁栈道带来的观光体验(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村民们在太行山上修路(10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村民牛丽朋(右)在搬运石块(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在壶关县大峡谷镇青龙峡村,村民们在山上修路(3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下图为修好的旅游步道(10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壶关县大峡谷镇青龙峡村,村民们在修路间隙到山下休息(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壶关县大峡谷镇青龙峡村,村民们在山上修路(10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村民在山路上填补石缝(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参与修路的村民在太行山上合影,从左至右为王成生、周建荣、牛丽朋、郭运增、郭林强、郭彦文、牛何松(10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在壶关县大峡谷镇青龙峡村,村民们在山上修路,远处是他们早先修好的旅游步道(10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村民们在太行山上修路(10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牛何松经过崖边一处小路(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村民们在太行山上修路(10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村民们在山上修路(10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壶关县大峡谷镇青龙峡村,修路的村民在太行山上行走(10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村民王成生在山上搬运石块(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在壶关县大峡谷镇青龙峡村,郭林强(左)和牛何松(右)在山上搬运石块(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村民们在山上修路(10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壶关县大峡谷镇青龙峡村,村民们在山上修路(10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牛何松在修路间隙休息(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村民在太行山上修路(10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在壶关县大峡谷镇青龙峡村,村民们在吃午饭(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在壶关县大峡谷镇青龙峡村,村民们在山上修路(3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下图为修好的旅游步道(10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位于山西省壶关县大峡谷镇青龙峡村一条修通的旅游路(10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牛何松(右)和牛丽朋在太行山上搬运石块(3月23日摄);下图为牛何松在壶关县大峡谷镇青龙峡村一处修通的旅游路前拍照留念(10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纠错】 【责任编辑: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