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朔州市山阴县薛圐圙乡深入挖掘“一村一品”优势,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改造弃耕盐碱地,发展农业特色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薛圐圙乡罗庄村利用紧邻桑干河与南高灌灌区的地理优势,选择无人耕种的盐碱地实施特色海水稻种植。
车间内,工人们在进行稻米加工装袋。
山阴县薛圐圙乡罗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郇晋侠介绍说,2023年,罗庄村创新探索海水稻种植50亩,并引进一条生产线,形成了从种到收,再到生产加工的全链条产业,为村民提供了10个就业岗位,并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在罗庄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大米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进行稻米加工。颗颗稻米经过脱粒、筛选等程序后,被装进真空包装袋中,销往全国各地。
此外,山阴县薛圐圙乡白坊村从山东寿光引进了铁皮草莓西红柿种植技术。在白坊村雁杰农业科技合作社的西红柿种植大棚里,农民们正在进行施肥,预计再有一个多月,西红柿就将进入挂果期。
大棚里,农民们正在进行施肥作业。
山阴县薛圐圙乡白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边永平介绍说,到了西红柿采收期,周边的市民们可以来到大棚采摘,同时,西红柿也将供应给各大超市。
近年来,薛圐圙乡紧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立足实际,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作物转变,在盐碱地改良上取得了新成绩,带领群众走上致富增收的快车道。
山阴县薛圐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梅丽红表示,薛圐圙乡有重度盐碱地6000多亩,2023年通过种植水稻、流转100多亩重度盐碱地发展渔业先行区、养殖南美白对虾、培育碱地西红柿等多种途径,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