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1月12日电(王俊玲)以“中国经济的下一程: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届新华网思客年会(山西)将于1月13日在山西临汾举行。来自全国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专家大咖届时将相聚临汾,畅谈高质量发展。离2024年龙年春节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场将在“华人老家”临汾举行的“论道”,颇有“家人围坐,灯火可亲”的味道。
那么,这场研讨为何要在临汾举行?答案是可以“看到”——看到临汾的发展成就,看到临汾的发展潜力,更能看到临汾作为地级市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新探索、努力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的“临汾样子”。
“最大逻辑”之下的民生关切
2020年,临汾市以城市建设“破局”,以高品质城市优化营商环境、塑造比较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2023年6月,临汾市委明确提出,把以高品质城市建设、高品质城市生活为基本内涵的“城市‘双品质’建设”确定为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最大逻辑。
2023年12月6日,临汾市委书记李云峰在市区快速中环、文化主轴等重点建设项目工地调研。(闫锐鹏 摄)
在这个“最大逻辑”之下,临汾市新一轮总投资287亿元的71个住建、城管项目全面实施,3座新建立交桥招标启动,解放西路等道路改造工程进入尾声,铁佛寺片区修缮保护、关帝庙文旅综合区等项目加快推进,临汾市第一小学迁建、第四幼儿园和平阳中学新建等民生项目高效实施,新增绿道14.206公里、公园绿地面积17.9万平方米……
“有一次遇到两个乘客,在外地读书,有七八年没回家了,车子驶到向阳西路的时候,她们问我这是到哪儿了,完全不认识了。”临汾市运鑫出租车公司司机王勇说,“这就是我们临汾的城市变化。”
2023年12月31日,临汾市贡院街2024跨年活动举行。潮流与传统在这条刚刚完成改造提质、焕然一新的老街上“碰撞”,当晚参与人数达16万人次。
贡院街2024跨年活动现场。
“贡院街因靓城提质改造封闭了5个多月,客流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想通过举办跨年活动来尽快提升、恢复这里的活力,助力商户‘拉流’。”临汾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张紫仪说,改造不是只为外观的提升,更是为了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
已经完成靓城提质改造的临汾市财神楼街是条单行道,唯一可在街上逆行的是“迷你公交”。这款公交车更适合在路面较窄、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上行驶。因独具特色、便捷、绿色的都市公交,临汾市已经吸引了业界目光。但是在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水平、全力构建“绿色公交、智慧公交”体系方面,临汾市依旧在努力。2023年9月,临汾市荣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
1月7日,临汾市区河汾一路跨汾河大桥项目施工现场。(苏亚兵 摄)
城市“双品质”建设并非一“建”了之。
“为了巩固示范街提质改造成果,临汾市围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行政执法等方面,推开网格化精细管理,积极推行‘网格化+专项整治’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临汾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健介绍说。
临汾市城市管理局将市区划分为九大片区,设置网格长40人、一级网格长2人、二级网格长6人、三级网格长40人、网格员268人,深入推进精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城市治理实现向背街小巷的延伸,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市区全覆盖。
临汾市委书记李云峰表示,临汾市要坚持城市“双品质”建设,通过推动城市气质、颜值、价值不断攀升,全面提高临汾核心竞争力、产业集聚力、人口吸附力,助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核心任务”之中的数字赋能
2023年8月11日举行的临汾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明确,转型发展是临汾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核心任务。
“我们引进数字产业的一个目的就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给传统产业全领域、全行业、全产业链赋能,这也是我们后发地区赶上先进发达地区的通道。”李云峰坦言,临汾必须抓住这一次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机会,融合以后将来就有可能一步上升至智慧层面,与先进地区实现跟跑、并跑。
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房。新华网 发(王昕妍 摄)
作为临汾的一家以白色家电、工程机械和汽车制造为主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加快“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建设步伐,助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通过智能化改造,华翔集团厂房内的许多工序实现无人化生产。一组组数据印证着华翔数智化系统的效能:产品质量提升50%,每年减少损失超过5000万元;产品准时交付能力提升80%,人均销售额增长大于300%;生产设备的产能利用率达95%,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数字产业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也是加快构建具有临汾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
山西盛隆泰达新能源公司正在加紧项目建设。
古县正泰煤气化有限公司、利达焦化有限公司与山东盛隆集团在2020年1月共同注册成立了山西盛隆泰达新能源公司(以下简称“盛隆泰达”),淘汰4座工艺落后焦炉,建设年产192万吨焦化技改项目。
工业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该技改项目中“大显身手”。智能管控中心、集约的大数据分析、生产操作集约化和业务管理专业化,推动盛隆泰达生产现场“无人化”的逐步实现。厂区的数字孪生模型(3D可视化技术)将模型与数据关联,读取并展示生产线、物料、能源、环境、安防等各要素信息,助力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采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优化控制焦炉加热,实现智能控温、智能判别焦炭成熟度。”盛隆泰达的技术人员介绍说。
目前,临汾市建成开通5G基站9034个,22家企业成为山西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钢铁、焦化等主导行业数字化管理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敏于捕捉机遇、勇于把握机遇、善于运用机遇,数字赋能对于临汾市传统产业的带动、提升作用正逐渐显现。
“有力抓手”背后的实干笃行
“临汾干部要有临汾干部的样子,干就干出个临汾样子。”李云峰在尧都区讲党课的时候讲到了这样一句话。
开发区、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等是临汾市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有力抓手”。抓手的有力缘于临汾干部的实干,临汾干部正在努力干出“临汾样子”。
紫光集团临汾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前期,临汾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白建成多次组织开展夜沙龙,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摸清企业诉求。
紫光集团临汾智能制造基地落地临汾经济开发区,项目从考察、选址,到注册完成,仅用时26天;中联恒创光电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的立项备案、用地规划、不动产权、工程规划等8大项手续,按照法定时限共需107个工作日,实际办理时间为37个工作日……
这样的速度背后是临汾干部的自我加压,是“慢不得、等不起、坐不住”的紧迫感、责任感。
为进一步强化县(市、区)“一把手”招商主体责任,临汾市委、市政府要求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每年招商不少于6次,开发区主要领导每年招商不少于12次,并纳入招商引资专项考核。
2023年12月5日,临汾市乡宁县委书记杨建军在2023年中国陶瓷创新传播论坛上推介乡宁。
临汾市促进外来投资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崔玲玲介绍说,截至2023年12月27日,临汾市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主要负责人共外出招商560次,赴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四川、新疆等25个省(区、市)对接了700余家企业、商协会及科研院所,推动160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871.57亿元。
临汾经济开发区深化招商改革,实施“管运分离”,探索“市场化”招商模式,成立了临汾市首家国有性质的专业招商引资服务公司——临汾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服务有限公司,为企业家提供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7*24小时不打烊服务。
“一个签约项目建一个微信群,每天晚上八点,相关工作人员汇报进展和下一步需要准备的事项材料。”临汾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服务公司总经理宋军打开手机,介绍了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机制的其中一项“实操形式”——微信群里细致的进展情况划了几屏才看完。
临汾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服务有限公司编制的环评和消防验收分类管理目录。
而这只是临汾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服务有限公司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机制的一个细节。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就有厚厚一本“操作指南”。“不同于审批部门的目录,这个目录是我们根据招引企业的具体情况制作的操作流程。”宋军说,“我们分了60多个类别,免去企业摸索的过程,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在落地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临汾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的干事热情,常态化、多部门联动,简化办事流程,大大提高了效率。”中联恒创(海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栋说,“这里的营商环境超乎了我们的预期。”
临汾市良好的营商环境正在变成现实的生产力,越来越多的企业来临汾洽谈合作,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落地。
1月2日,临汾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延峰主持召开全市项目谋划推进工作会。魏华 摄
“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在1月2日召开的临汾市项目谋划推进工作会上,临汾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延峰表示,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头部企业、龙头企业、知名企业,要发挥临汾市民营经济活跃的比较优势,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民营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不断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有效提升临汾市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处于重塑产业体系、再造竞争优势重要窗口期的临汾,正奋力在“没有先例”的领域先行先试、在“普遍在做”的领域做得更好,让人们看到一个与固有印象不一样的临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