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木耳”登上“大舞台”
——探访心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图为智慧大棚中饱满诱人的黑木耳。 康桂芳 摄
在众多儿歌中,有一首名为《对鲜花》的歌曲,其中有一句歌词“这朵鲜花瞒不了我,凤仙开花像木耳。”木耳,这种野生食材通常生长在阔叶树的段木、树桩或朽木上,因其营养价值极高且易于保存,深受人们喜爱。
2023年8月10日,在心言黑木耳产业园区举行的中国食用菌协会木耳特色专业镇发展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食用菌专家学者、国内黑木耳主产地政企代表、一线食用菌加工销售企业以及异地商会人员共聚一堂,围绕“共建木耳特色专业镇新平台、共谋乡村振兴发展新机遇”主题,开展实地参观考察、黑木耳特色专业镇交流、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技术培训、食用菌菜系品鉴研发、特色农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在此次大会上,中阳县与全国各地客商签订了2000万元的采购订单。
“溯”农耕智慧
寻找农民致富路
从中阳县关上村沿着209国道一路向南,矗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标准大棚,其中菌棒上种植的黑木耳已经采摘完毕,等待自然晾晒,紧密排列、饱满欲滴的菌棒宛如一条条黑色丝带,绵延数里,颇为壮观。
“采用枣木屑、核桃木屑以及森林抚育的枝丫材为主料,通过标准化管理、山泉水浇灌,长出的黑木耳肉厚细腻、胶质丰富、筋道耐嚼。”心言黑木耳产业园种植管理员高艳飞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心言黑木耳产业园区已建设完成高标准大棚1000座。以农户们租赁,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保价回收的形式,用于木耳种植。
五年前,许金平从外地返回家乡暖泉镇刘家坪村种植木耳。他承包了15座木耳大棚,目前产量已达1万多斤,年收入预计可达20万元。他的大棚雇用了20多个村民,从菌棒进地到木耳采摘,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的致富梦。
种植木耳收益大、投资也大。如何确保农户在租赁大棚、购买菌棒的同时,产出更稳定,收益更高?为此,心言公司每周末都会邀请种植专家和技术人员,举办木耳种植培训会,向所有租赁公司大棚的农户传授种植知识和培育技巧。
暖泉镇的杜贵荣说:“2022年我种植了5万棒,一有问题技术员就会上门手把手地教,指导催芽、吊袋、下地、管理、采收、晾晒、废弃菌棒回收全过程,让人十分放心,去年我依靠木耳纯收入三万余元。”像杜贵荣一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的村民有很多。
此外,如果遇到市场行情一般时,农户可以选择由公司以保护价回收,进行分拣精细化加工销售,消除自己售卖的不稳定因素,保障自身利益。农民有了底,木耳种植也会更积极。
在心言菌棒生产大棚中,除自动化程序外,工人需要在流水线各环节上确保菌棒生产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在菌棒生产最重要的无菌接种室内,穿着无菌服的工人在确保菌棒的完整性后向菌棒中注射液体菌种。在心言数字管控中心,调度员高根旺来回切换不同车间监控,确保各车间,尤其是自动化车间的正常运行,保证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
据了解,心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直接吸纳就业500人以上,其中高级技术人才30余人。除了租赁的农户外,心言公司以微利标准,将中阳县适合种植黑木耳的村集体、合作社、农民全覆盖带动参与黑木耳种植,带动临时务工人员8万余人次,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更令人欣喜的是,当下已经有越来越多大学生来此应聘工作。
围绕着木耳种植产业链,农民的致富之路不仅更加稳定,而且日益宽广。
“研”科技赋能
凝聚发展源动力
走在园区中,处处能感受到中阳木耳产业的新气象,已经初具规模,集木耳菌种研发、菌棒生产、基地种植、包装销售、文旅观光、技术培训、菌糠回收利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区充分展现着农业企业龙腾虎跃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更对农业企业的产业升级、产品差异化和市场拓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企业的“心脏”——心言食用菌研究院内,院士工作站、菌种实验室、菌种研发中心、8个培育室和1个智慧大棚等,通过菌种研发设施设备和试验生产流水线,承担着研发创新的核心任务,包括金耳、银耳、玉木耳、鹿肚耳等八种不同菌类正在快速研发中。通过对这些菌类的培育驯化,培育出适应本地气候的木耳新品种,建立可循环的食用菌种植体系,弥补黑木耳种植的季节性缺陷,从而实现工厂全年不间断生产,高效利用生产设备和种植大棚。
摘下智慧大棚中饱满诱人的黑木耳尝一尝,刚成熟未经晾晒的木耳吃起来十分爽滑,口感脆而弹牙。讲解员郭伟琴介绍,“四季智慧大棚,一年12个月都可以生长出新鲜的木耳,大棚实现自动控温、控湿、控汽,自动浇水。大棚外探索研究了鱼菜共生系统,将大棚浇木耳后的水零排放进行收集养鱼,养鱼后的水进行无土栽培种菜,种完菜的水再进入大棚浇木耳,实现菌、鱼、菜‘三物循环’,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有机结合,将水资源最大化利用。”
在前不久举行的“海尔大型科技助农直播中国行·太原站”活动中,心言“黑木耳活体菌棒”惊艳亮相。在主播生动形象的介绍中,这些富有生命力的活体菌棒透过镜头,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新奇的产品使直播间很快便被观众的提问刷屏,热络非凡。
主持人绘声绘色地为观众讲解道:“心言黑木耳活体菌棒改变了消费者传统木耳干品泡发食用的习惯,由企业直供超市、饭店、家庭,消费者带回家自培自养,即摘即食,摘完再生,告别陈年木耳,消费者不仅在家就可以直接采摘食用新鲜黑木耳,更可以感受种植养护的乐趣。”
同时,心言公司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打造年处理能力达7000万棒的菌糠循环利用厂。通过全面回收全县范围内的废弃菌包,实现资源化利用,年产15000吨生物质颗粒,此举有力地推动了黑木耳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如今,已经实现年种植黑木耳4000万棒,年产优质干木耳近300万斤的心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加速行驶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
“塑”企业文化
铺就木耳远销路
“中阳木耳产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打开市场。”中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伟说。
进入心言公司新建年产一亿棒菌包的菌棒厂中,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棵长满菌类的仿真树,让整个建筑都仿佛充满了自然的气息。穿过大堂便是独立的全封闭式参观步道,这种步道设计既便于参观研学,又不会影响车间的正常运作。步道贯穿菌棒生产的拌料、装袋、高温灭菌、预冷、强冷、净化、培养等全流程,参观者不仅可以直观看到整个生产链的运作模式,更可以在步道中了解繁多的食用菌品种和历史文化。
在心言食用菌文化展览厅内,实物形象的食用菌的种植过程使人感慨古人的智慧,二十种琳琅满目的木耳菜肴和以木耳为药材的中医药陈列柜中,“养”药食同源的食用方式令人惊叹古人的创造力。中阳木耳的历史文化、心言木耳赋等文化内容更让人印象深刻。
利用木耳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延伸全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的黑木耳精深加工产品,展销中心内,心言公司研发的一系列新颖独特的木耳深加工产品,木耳饮料、木耳挂面、木耳酱、木耳醋等,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相较于种植木耳所使用的传统原材料,如木屑、麸皮、豆粉、石膏和生石灰等,这些创新产品的呈现更令人印象深刻。
借助互联网直播的形式将优质木耳产品推向更广泛的市场,耳农老王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网络直播成果,在今年木耳节期间,200克的干木耳,一万余单,直播不到十分钟就被抢光了。他说:“没有想到我们种植的木耳这么受欢迎,而且网络平台客户对我们的木耳品质评价很高,我们的种植积极性更高了。”通过互联网直播,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据了解,2023年有超过50个参观团在心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考察研学,深入了解木耳的生产、研发及文化。参观团涵盖了专家、企业家、学生等。
心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星星说;“公司将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继续加大科研与创新投入,深耕健康和食品这两大人类基本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公司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优势,精深加工黑木耳,不断提升‘芯耳’品牌市场竞争力。”
天赋中阳美,地道黑木耳。将小木耳种成大产业,心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坚定地走在寻求更大机遇的道路上,也走在中阳县及吕梁市农业产业探索发展的最前方。记者 白凯冰 康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