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山西省大同市抢抓“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战略机遇,党管人才开创新局面,人才政策实现新突破,人才引进提升新层次。大同市依托新建立的各类人才库,精心绘制“人才地图”,准确掌握人才数量、分布、类型、结构与需求,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积蓄了活力和动能。
高质建库,打通渠道聚贤才
大同市建立“双一流”重点高校学生名录库,协调大同市教育局、大同市招生办公室,收集大同市2023年考入“双一流”重点高校学生386人的信息。同时,大同市下发《关于开展大同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征集工作的通知》,长期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大同籍或有大同成长、工作经历的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建立涵盖多领域的“大同在外优秀人才库”。
大同市在55所国内知名高校设立人才工作站,明确联络人,建立“高校人才联络库”,并加强与山西省内高校对接,建立“知名高校校友联络库”。大同市还先后组织宣介小组赴95所知名高校开展“筑巢引凤、聚才兴同”招才引智专场宣介活动,5000多名高校学子现场参与活动,并建立跟踪培养库。
此外,大同市建立“商会、协会联络库”,挖掘山西省外、大同市外各行业协会优质人力资源,以点扩面、以才引才,将更多有一定影响力、有突出贡献、有社会资源的优秀人才纳入全市人才版图,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一体谋划、统筹推进中搭建联系桥梁、系牢沟通纽带。截至目前,大同市共收集整理各类人才信息2648人,遍布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共110个城市。
按图索骥,拓展人才“朋友圈”
大同市高度重视与在外优秀人才的沟通联系工作,下发《大同市加强联系在外优秀人才工作实施方案》,建立长期联络机制,根据大同市“人才地图”分布情况分8个小组,每组负责对接联系4—5个省级行政区,分别由大同市委常委所在部门、大同市人大机关、大同市政协机关牵头,大同市直党群有关部门参与,大同市促投局及大同市驻外办事处配合,进一步加大对大同在外优秀人才的关心关爱力度。
大同市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主动上门拜访慰问在外优秀人才及其亲属157人次,积极开展座谈会、联谊会等活动,邀请人才代表围绕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城市管理等主题交流探讨,积极建言献策。
精准施策,强化保障优服务
大同市切实运用《大同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人才激励十六条措施(试行)》《大同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创优人才生态十六条措施(试行)》,不断树牢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体现服务温度。
大同市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柔性引进人才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办法给予奖励。同时,大同市做好人才个性化服务,详细了解在外优秀人才的困难及需求,及时整理反馈,各有关部门“主动跑”“上门办”,快速协调、积极办理,及时解决在外优秀人才实际问题,为其在外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深耕细作,汇聚发展新动能
2023年以来,大同市县两级走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40余所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与高校签约合作项目236项;举办“筑巢引凤、聚才兴同”招才引智活动,引进99名博士研究生、251名硕士研究生,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803名,吸引2710名知名高校在校学生参加实习实训。
此外,大同市多次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管委会对接,目前已获山西省委批准建设大同中关村科技园。大同市16支驻京小分队面向京津冀开展产业链招商、上门招商,累计对接京津冀各类单位4100家、775家京津冀地区企业来同考察,并与京津冀地区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5个,签约金额599.45亿元。(李常慧 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