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锄头到手机 古交“蔬菜村”开启智慧种植新模式-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4 04/23 16:12:50
来源:太原日报

从锄头到手机 古交“蔬菜村”开启智慧种植新模式

字体:

  原标题:从锄头到手机 40年4次革新 古交“蔬菜村”开启智慧种植新模式

  图为智能温室大棚。

  打开手机、查看数据、发布指令,静候另一端传来的实时图像……4月16日,古交市邢家社乡龙子村党支部书记成国强,首次利用手机操作蔬菜种植智能化应用程序,远程控制温室大棚。看到绿油油的茴子白生长状况,他倍感兴奋。  “以前种菜用锄头,现在手机成了‘新农具’,让种地变得更轻松。”出生于1988年的成国强,对农业以“智”提“质”关注许久。他说,改造后的智能温室大棚可实现光照、温度、湿度远程智能控制,使种植期延长,收益增加。

  目前,龙子村蔬菜种植面积125亩,年产鲜菜250余万公斤,年产值510余万元,属于远近闻名的“蔬菜村”,也是全国“一村一品”先进村。

  今年60岁的成拉旺,是龙子村蔬菜种植的带头人。40年前,他从太原农业技术学校蔬菜专业毕业后,回村种植蔬菜。由于龙子村地处山区,气温偏低,当时村里人纷纷劝他打消种菜念头。而“科班”出身的他,先选择对温度要求不高的洋葱试验,“0.5亩地,产了3600斤洋葱,卖了1000多元钱。我一下子成了村里的‘新闻人物’。”成拉旺说。

  1984年,村民们跟着成拉旺走上种菜路,龙子村开始了第一次种植革新。当时,村里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家户户都抢着种菜致富。

  上世纪90年代,龙子村搞起了“土温室”。“温室用土石垒墙、竹条做架、‘草帘子’保暖,主要用来育苗,提前大田蔬菜上市时间,使其能卖个好价。这是第二次技术革新。”成拉旺回忆说。

  2000年,成拉旺率先将自家温室大棚的“草帘子”换成保暖棉被,并装上了卷帘机。村民们纷纷前来取经、效仿。这是推动全村温室大棚走向电动化的第三次变革。

  目前,龙子村开展的蔬菜种植智能化应用是第四次技术革新。在智慧农业的加持下,年蔬菜轮作将增加至3茬,预期年亩均收入10多万元,收益翻倍。

  “技术不断地创新,让我明白‘一亩田’就是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外出务工回村种菜的成卫东说,“过去,许多年轻人觉得种地又脏又累,纷纷出去打工挣钱,而现在村里搞起智慧农业后,‘小菜园’也能变成致富‘聚宝盆’,在村里种菜比在外面打工强。”

  40年来,龙子村在蔬菜种植上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使“蔬菜村”的名头越来越响亮。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C位热词。村里准备建西红柿酱、胡萝卜脯加工厂,发展蔬菜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带动村民走上共富路。”成国强对未来信心满满。(刘志刚 文/摄)

  短 评

  革新者功在不舍

  古交市龙子村,40年来历经4次技术革新,从锄头到手机,从传统到智能,展现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智能化应用引入蔬菜种植,实现远程智能化控制,延长种植期,提高亩产收益。此举不仅吸引了年轻人回乡创业,更推动龙子村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佼佼者。龙子村的成功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展现了智慧农业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不断释放,我们有理由相信,龙子村乃至更多乡村将迎来愈加美好的明天。

【纠错】 【责任编辑:王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