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山西29名个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503名个人获“山西省劳动模范”、194名个人获“山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他们是谁?为什么是他们?让我们将目光投向这群“了不起的劳动者”,与他们一起“追寻光、成为光、散发光”。
多年来扎根生产一线钻研技术,通过工艺创新让数控设备长期保持高精度,传业授技发挥引领带头作用……自参加工作以来,王永晶始终秉承工匠精神,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人生华章。
作为一名维修电工、数控机床装调高级技师,王永晶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攻坚克难,不断为太原重工冶金设备分公司升级现代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贡献力量。
王永晶在一线开展工作。
为开拓市场、满足客户需求,太原重工冶金设备分公司多年来研发各种冷轧产品,其中机架是最关键的零件,当时即便是新安装的数控机床也难以完全满足其加工精度。面对此难题,王永晶重新制定调试工艺,将床身直线度、平行度等各项精度调整到极致,巧妙结合数控系统的补偿功能,最终将机床各项几何精度控制在0.01mm/m范围内,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的3倍以上,满足机架加工要求,让产品品质得到保障。
“创新就是要打破常规。”这是王永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的工作准则。从开始的学徒工、技术骨干,到现在的技艺大拿,十九年间,王永晶已解决设备故障3000余次、负责20余项重点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恢复数十台数控设备的加工精度、修复各类进口伺服放大器、交流伺服电机百余次,为企业节约维修资金2000万元以上。
王永晶正在调试设备。
自太原重工冶金设备分公司开始整体搬迁智能升级以来,王永晶主动请缨,负责企业生产体系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助力传统冶金装备生产提质增效。在企业高端数控机床出现严重故障时,王永晶在没有装配原理图的情况下,仔细研究设备后制定出十余种维修方案,通过自制工具与自制特种工装等创新工艺,完成维修任务,为企业降本200万元以上。
通过日常装调维修工作,王永晶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他的数控机床补偿应用、机床护罩改良维修、840D系统参考点调整方法、龙门铣附件更换程序说明等多个创新成果成为企业数控设备维修调整的指导性文件,推动传统制造设备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迸发出新活力。
王永晶正在查看设备。
“一个人强,不能称作强。我一直想要实现技术知识共享、壁垒攻关创新、技能人才培养、企业与人才共同发展的目标。”在王永晶看来,在自身技术过硬的基础上,要努力帮助其他技能人才成长,共同成为企业技能中坚力量。
通过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与技术交流,王永晶平均每年完成授课200小时以上,惠及一线产业工人3000人次,课程涉及数控装调、工业机器人操作等多个领域。2023年,以王永晶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获批,通过这一平台,他积极进行老带新、师带徒的技能传承工作,确立“共享、创新、培养、发展”的经营主题,为科技创新成果向实际生产力高效转化、企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优秀平台。
“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他将所学知识充分融入维修工作中,勇于攻关、破解难题,已成为让大家信赖的‘设备医生’。”熟知他的工友们评价道。
“中国质量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机冶建行业工匠”“山西省劳动模范”“三晋工匠”……荣誉的背后,承载着王永晶十几年如一日的辛勤刻苦。他表示,未来将持续深耕技艺创新,将所学所知高效应用在工作中,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