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忻州在行动
整治环境 建设和美乡村
繁峙县茨沟营村
偏关县——
用实际行动擦亮和美乡村底色
连日来,偏关县各乡镇、各部门认真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干”字当头,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用实际行动擦亮和美乡村底色。
在新关镇高家上石会村,村民们手拿垃圾袋、铁锹等工具,沿着公路捡拾垃圾,大家相互配合、有条不紊,积极主动地清理各类垃圾。“这几年,村里进行环境整治,路修得又宽又平,还很干净,近期又在路边种上了花草,出门就能看见花,处处赏心悦目。”高家上石会村村民高兴地说。
老牛湾镇老牛湾村作为全县打造的首个精品示范村,在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中,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通过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和残垣断壁进行整治,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组织人员深入村庄街巷、房前屋后、水渠沟壑等卫生死角,对生活垃圾、农村“六乱”等问题进行彻底整治清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万家寨镇沙庄王村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利用紧临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优势,在公路边建设了小型农贸市场,方便了村民的农产品销售。万家寨村建成了全县第一个生态美超市,村民可以收集塑料袋、饮料瓶、地膜皮、旧衣物等可回收物品交到生态美超市,将其计算为积分,积分可以兑换食用盐、香皂、毛巾、雨伞、色拉油等生活用品。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据了解,全县各乡镇立足实际,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通过镇村干部、党员带头,形成了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累计出动5711人次、机械设备1009台次,清理道路两侧垃圾杂物8562处,整治乱涂乱画、违规张贴物570处,整治乱堆乱放9820处,清扫村庄路段垃圾尘土1769吨,整治破损路面1930平方米,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1266吨,拆除残垣断壁175处,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物8357户,清理田间地头垃圾堆约2227吨,清理田间道路杂草淤泥约3421吨,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685吨。组织村民对黄河岸边、长城沿线等处废弃物进行常态化清理,共清理沿线垃圾1699吨,有效改善黄河、长城、关河、铁路、高速、河道等沿线整体环境,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偏关县各乡镇将深入持久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在线上抓治理、在面上保长效,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刷新镇村颜值,让乡村绿起来、靓起来、美起来。同时,各乡镇将不断健全完善日常管护、巡查督导、考核奖惩有机结合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凝聚起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强大合力,全面推进“千万工程”在偏关落地见效。 (陈鑫龙)
繁峙县——
三项举措绘就乡村风貌“新画卷”
今年以来,繁峙县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突出特色”基本思路,以乡村建设示范、和美乡村创建为主线,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统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建设管理,通过三项有力举措,力促乡村建设工作驶入“快车道”,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和美乡村创建成效显著。
坚持示范引领,打造和美乡村“新样本”。坚持把“千万工程”经验做法贯彻落实乡村建设工作中,奋力创建一批业兴民富的乡村建设示范村。2024年全年计划建设6个精品示范村、25个提档升级村,助力全县乡村建设行动工作形成示范乡村全面提升、其他乡村梯次突破的工作格局。
聚焦环境整治,绘就乡村风貌“新画卷”。时刻把群众最关心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提升人居环境水平作为乡村建设的发力点,印发《繁峙县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方案》,组织开展“五清一改”行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巩固完善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产业升级,点燃产业发展“新引擎”。把“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千万工程”经验深刻融入到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坚持“特”“优”战略,做好“土特产”文章,走有机旱作农业路子。坚持标准化提质、规模化发展、精细化增效、品牌化赋能、市场化引领、专业化强基,推进全县“特”“优”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龙头带动作为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牵引,大力发展主食加工、方便食品、休闲食品产业,积极推动药食同源产品、功能食品开发,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为乡村经济注入强大活力。 (钟昱星)
代县上磨坊乡——
“五抓五促” 推动乡村向“净绿美”提升转变
代县上磨坊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务实创新,推动乡村向“净、绿、美”提升转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抓统筹谋划,促人居环境整治布局更优。上磨坊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围绕“道路沿线、田间地头、河道沟渠、房前屋后、庭院内外”划区域、分任务,按照“支部+网格长+网格员+农户”的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机制,开展环境大整治。
抓宣传教育,促人居环境整治氛围更浓。坚持逢会必讲、逢事必提,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向群众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
抓载体创新,促人居环境整治抓手更足。将人居环境整治同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工作一体推进。各村把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规范群众不文明行为,从“人人有责”变成“人人尽责”,从“享受者”变成“守护者”,维护村庄整洁常态化。
抓制度建设,促人居环境整治机制更全。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整合各类资源,强化工作举措,加快补齐短板,制定《上磨坊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不断改善农村面貌。
抓统一规划,促人居环境整治再提升。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建立农村垃圾清运体系,全乡配备垃圾清运箱、垃圾桶、垃圾清运车等,做好农村垃圾的清收和转运,真正以人居环境整治村居“新面貌”助推乡村振兴新成果。 (刘 帅)
定襄县南王乡——
壮大村集体经济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今年以来,定襄县南王乡充分认识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提档升级村建设为抓手,在全乡深入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谋划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管理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南王乡南王村和大南邢村被确定为提档升级村。我们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重点,锚定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在生态文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服务供给、精神文明、治理能效等方面综合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该乡乡长刘勇介绍说。
为此,南王乡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单位和各村职责分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村协作、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定期研究部署环境整治工作任务,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建立包村包片责任制,乡镇干部全部下沉到村,包街包巷,与村干部一起,共同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确保整治工作不留死角。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筋壮骨”之举。该乡因地制宜、深挖潜力,对空地、闲置资产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盘点,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不同的重点发展方向,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和项目建设工作,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南王村农旅融合发展产业”醋加工项目已投入运营、“西霍村慕斯蜂蜜加工产业项目”已投入运营、“湖村光伏项目”“赵村光伏项目”已完成验收并投入运营……此外,一批新申报项目已完成前期调研和规划工作,并开始逐步推进实施。
治理有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南王乡积极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在积分制方面,精心设计了内容涵盖村民参与公益活动、环境卫生保持、邻里互助、文化学习等方面的积分规则,以“微积分”促进“大提升”。在清单制方面,对村内各项事务进行梳理,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内容,形成清晰的责任清单,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
下一步,定襄县南王乡将不断深化拓展“千万工程”的内涵外延,主动探寻创新路径,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张玉虎)
策划:王国梁 李春平
摄影:王利强 张玉明 杨宇龙 魏红光
设计:马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