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兴企 以行动谋未来
——坚持科技创新开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山西丹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榆次海洋液压有限公司
华安智能(山西)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丹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这一系列举措犹如春风化雨,让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更加稳固,让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9月2日,记者走进山西丹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源公司),一路走一路看,煅烧、成型、焙烧、浸渍、石墨化、机加工六大车间洁净现代、宽敞明亮,工人师傅们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该公司是省、市两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技术研发团队,进行各类新产品专业开发和研制。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作为工业基础材料的碳素行业,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来到机加工车间,该公司总经理刘冬指着整装待发的石墨方电极产品向记者介绍,从2003年开始,丹源公司成为美国环球冶金公司全球石墨方电极唯一稳定供货商,还有石墨导电电极,远销黑龙江、内蒙古、云南、贵州、宁夏等地。
转型是必然选择,创新是必由之路。丹源公司大胆转型,向研发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方向转移,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等形式,自主研发生产出石墨化阴极、石墨方电极、石墨导电电极等多种石墨类产品。
同时,该公司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加大科技性投入,建设自动化配料生产线和数控化机加工车间,同步配套脱硫、脱硝等先进环保设备;通过迁建实现整体装备升级,正式成为“工艺先进化、设备智能化、环保低碳化、产品节能化”的花园式工厂,一改碳素企业“傻、大、黑、粗”的旧形象。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进行战略转型发展的同时,丹源公司积极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分别与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煤化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承担省级重点项目——高纯石墨高温纯化技术研究、市级重点项目——煤沥青基超级电容炭的中试试验研发任务,不断提升自身科技软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积极为自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刘冬表示,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人才培养,提升人才队伍整体业务能力;组织科技项目的申报,提高项目申报质量;稳步推进专利和知识产权工作,兑现专利奖励,提高专利技术含量;继续开展产学研合作,寻求与开设碳素相关学科的院校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榆次海洋液压有限公司以其高效精准的开堵炉眼机、料面处理机器人、扒渣机等“明星产品”,引领行业前行方向。
多年来,与太原理工大学、榆次区科技局共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提升产学研水平,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技术人才,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提高了科研创新能力。随后,又共同研发数控无杆抽采设备,改变了传统的采集方式,研究开发出一种体积小、重量轻、安装使用方便、能耗小、生产成本低的数控节能无杆式抽气(油)机。
今年,榆次海洋液压有限公司以太原理工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基础,依托山西大学城丰富的人才资源、雄厚的科研力量、先进的软硬件设施等优势,以打造“榆次纺机液压专业镇”为契机,筹建山西省创新技术中心,为推动该行业深化改革、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澎湃,创新有为。华安智能(山西)科技有限公司以工业互联网技术为底座,结合信创、信息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是我市一家高新技术企业。
“自进驻山西大学城以来,我们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工作,目前已形成产业研发、人才培养、‘双创’的闭环模式。今年,我们继续与山西大学城众多高校合作,根据学校特点和企业需求,在产教融合领域开展创新实践工作,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的人才联合培养,企业级项目的实习实训、科研创新等工作。”该公司总经理刘宏伟说。(文/记者 王爱媛 图/记者 冀古陶)
记者手记
科技创新赋能发展新赛道
□ 王爱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改革风劲乘势起,奋楫笃行开新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入山西丹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榆次海洋液压有限公司、华安智能(山西)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业,深刻感受到了各家企业在发展中对转型升级、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创新等方面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干劲。
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激励,企业家们将满怀激情,以科技创新为笔,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