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做好立体文化传播工作 忻州不止一般旅游目的地-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4 09/16 18:08:09
来源:新华网

单霁翔:做好立体文化传播工作 忻州不止一般旅游目的地

字体:

  山西省忻州市北倚长城、西临黄河、东靠太行、南屏石岭关,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作为山西省唯一同时拥有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文旅元素的城市,素有“三关总要”“晋北锁钥”之称。

  在日前举行的文化遗产忻州论坛上,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讲述了参与五台山申遗的故事。他表示,不能把五台山和忻州的其他文化资源变成一般的旅游目的地,建议将忻州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人民群众的教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做好立体的文化传播工程,丰富人们的旅游体验。

  新华网:忻州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坐拥雁门关、五台山等文化遗产。您曾讲到“文化遗产保护正处于新时期的转变过程,要追求高质量的发展。”在您看来,忻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方面,如何追求“高质量”?

  单霁翔: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忻州不但有古代建筑群,还有非常好的自然遗产资源,长城、太行山、黄河在这里交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遗产,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这是忻州下一步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过去,我们强调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而今天,文化遗产核心的价值是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新华网:您被称为“世遗守望者”,一直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您曾参与五台山申遗,如今五台山已经申遗成功15周年。在您的视角里,这15年间,五台山有哪些变化?对于这样一个“老牌”的世界文化遗产,未来五台山文旅品牌如何持续焕发活力呢?

  单霁翔:我们不能把五台山和忻州的其他文化资源变成一般的旅游目的地,我们应该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人民群众的教育和忻州丰富的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向海内外传播。

  当时,台怀镇有上千个小“门面”,把古建筑群围得水泄不通。为了成功申遗,大家达成共识,提出还原五台山“深山藏古刹”的意境。经过一年多的整治,所有的小摊小贩退后10里,建设游客服务中心,重视绿化。一年以后,我们看到这里的生态已经回来了。

  但是,我们今天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不能把五台山和忻州的其他文化资源变成一般的旅游目的地,应该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人民群众的教育和忻州丰富的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向海内外传播,忻州在这些方面是有很大潜力的。

  比如故宫,我们希望它真正成为一个博物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文化绿洲。为此,我们加大环境整治、扩大开放,举办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文化活动,研发文化创意产品,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五台山比故宫大,用于参观、研学的空间更大,可以多方面地呈现艺术文化成果,比如通过数字技术以及专业的导游讲解,利用地方文化、旅游资源方面的书籍,让人们先学习,再走进来,那么他们感受就会很不一样。这是一个立体的文化传播的工程,我们必须不断深入地挖掘自己的文化资源,来丰富人们的旅游体验。

  新的时代,我们说让这些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我理解就是要“活”在人们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现实生活作出贡献,让人们尊重这些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就会有尊严,有尊严的文化遗产就能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新华网:近年来,忻州坚持将文旅产业作为转型战略支点,以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聚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您曾经讲,“文明‘无问西东’,开放方能互鉴”,在您看来,对忻州来说,如何挖掘文化遗产的深层次价值,讲好忻州故事,向世界传递忻州声音?

  单霁翔:用通俗的、讲故事的方式,用现场感很强的、参与性很强的、沉浸式的方式来讲好故事。忻州有这个资源,我们应该也有这个信心。

  文化遗产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的力量,才能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同时,我们可以有更多的传播方式,根据人们现实需要,特别是根据年轻人接收信息的方式来进行传播。用通俗的、讲故事的方式,用现场感很强的,用参与性很强的、沉浸式的方式来讲好故事。忻州可以这样的方式讲好故事,把中华传统文化传得更远,传到世界各地。忻州有这个资源,应该也有这个信心。

【纠错】 【责任编辑: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