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同市平城区金家湾村凭借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金家湾村通过特色养殖、研学经济、乡村民宿及村支书直播带货等多元模式,正在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特色养殖激活乡村经济“新引擎”
“欢迎大家来到直播间,今天带大家看看咱们金家湾村的特色农产品。”平城区金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田杰正在直播。一个支架、一部手机,搭建起他助力乡村旅游的“新战场”。
为拓宽农产品销路,田杰化身“主播”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直播技巧,用“乡言乡语”推介小白甜糯玉米、贝贝南瓜等特色农产品,并为民宿吸引客源。不到1年时间,田杰直播间粉丝量突破2万,直播收入全部归村集体所有。田杰表示,未来将培育新型农民直播团队,探索“直播+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此外,金家湾村还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村集体+企业”发展模式,鼓励村民充分利用庭院、闲置土地等与公司合作,大力发展养殖业与种植业。这种运营模式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村民施掌和便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他在公司负责饲养鸡,同时也能兼顾自家农事。“在公司工作,每个月能有2000元的收入。”谈及这份工作,施掌和满脸笑意。
“2023年,公司养殖了约2000只鸡,2024年10月,鸡蛋、土鸡肉基本已销售一空。2025年4月先养500只鸡,以后每个月递增500只。”据田杰介绍,2024年,仅散养鸡一项就给村集体收入增加了3万元左右。
除了蛋鸡养殖,村民们还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自家院落种植各类瓜果蔬菜增加家庭收入。
研学经济打造农耕文化“新名片”
在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的同时,金家湾村充分挖掘乡村田园特色优势,打造农耕园提升项目,通过“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研学”等多元化模式,深度开发农村文化特色产品。
“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据田杰介绍,研学经济已成为金家湾村发展的“新名片”。
在农耕园里,孩子们可以近距离观察谷、稻、高粱、红豆等各类农作物,还能接触到耙、锄、打稻机等传统的农业工具,直观感受农耕历史和文化底蕴。农耕园还有体验石磨、鸡鸭养殖等特色项目,孩子们既能学习农业知识,又能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和艰辛。
学生在金家湾村研学。
孩子们认识农作物。
近年来,金家湾村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将闲置宅基地盘活,由村集体统一装修、管理,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金尘外”民宿项目,凭借紧邻市区的优势,焕发出别样活力。走进“金尘外”民宿小院,古朴石板铺地,缝隙间青草嫩绿,生机盎然。
“我们的民宿不只是住宿的地方,更是游客体验村里生活的窗口。”田杰说,游客可以跟着村民下田劳作,采摘新鲜蔬果,品尝地道农家美食,感受田园风光与风土人情。在民宿的发展过程中,村民以闲置宅基地入股成为股民,每年都有分红,切实得到了实惠。
2025年,金家湾村将努力争取建设资金,再扩建民宿10处,新建冷棚50座,建设农业存储冷库1000平方米,主街道路安装仿古太阳能路灯60盏,铺设沥青路面2145平方米,改造农家乐院落1处,让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马静波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