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培育读书风尚 建设文化强国】阅读沐春风 书香承文脉
——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综述
四月的太原,正被春风翻阅。
4月23日至25日,以“培育读书风尚 建设文化强国”为主题的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太原举办。通过主论坛、多场分论坛和各项主题活动,为深化全民阅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为社会各界参与阅读推广搭建了新平台。浓浓书香回荡在三晋大地上,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
活动多彩
共筑全民“精神粮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伴随着悠扬的古琴声,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张丽珍身着古装,“化身”诗人王勃缓缓吟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鲜活的古诗演绎,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诗歌中的深厚情谊。“在‘打卡扫码读经典’活动上,不仅可以阅读王勃的诗作和生平故事,还能看到诗中的情景活灵活现出现在我们眼前,真是太奇妙了!”市民王一杰说。
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家李敬泽以“如果赵树理有手机”为主题开启了“全民阅读大讲堂”的首场讲座。这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点燃了现场千余名听众的热情。“‘手机’这个符号连接不同时代的创作,李老师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读者陈东表示,全民阅读大会让我感受到了太原浓厚的书香氛围。
围绕阅读赋能城市文明、科技对未来阅读的影响、银龄阅读、图书馆与AI发展、青少年阅读、阅读与乡村振兴等话题,大会举办了10余场论坛,面向不同的读者群,进行广泛、多元的研讨交流。
在银龄阅读论坛上,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高飞认为,要从老年阅读“小切口”入手,进一步把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在此基础上优化阅读环境,引导广大老年人学习领悟党的创新理论,汲取思想养分和精神力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图书馆全民阅读论坛上,山西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郭欣萍认为,人工智能的深度普及与广泛应用,正推动图书馆行业向智慧化方向加速转型。然而,无论技术如何革新,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馆藏资源的独特价值以及图书馆人所秉持的人文关怀,始终彰显着图书馆的独特魅力与重要价值。
在一系列备受瞩目的论坛上,与会嘉宾结合各自的专业视角和实践经验,分享真知灼见,在思想交流中凝聚共识,不断延伸全民阅读的深度与广度。
在山西大剧院,“全民阅读大讲堂”的精彩主题吸引了众多读者。李敬泽、杨占平、马伯庸、樊登四位人气超高的嘉宾,更是让剧院场场爆满。来自晋城的读者赵微坦言:“能近距离聆听文学大师的讲座非常激动,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展览第一次从阅读的角度把中国书院的千年历史进行了总体性梳理。”在“锦绣千年弦歌不辍”中国书院展大厅内,熟知展览特色的策展人张文彦娓娓道来。漫步展厅,仿佛踏入一条时光回廊,随处可与修竹、粉墙、月洞门、楹联、书法等传统书院的美学元素不期而遇,参观者沉浸在古朴的书香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书香满中国”公益广告展、书韵流长古籍修复技艺展、“珠辉玉映三晋流光”——《永乐大典》山西特展等展陈,以珍贵的文化遗存与创新的互动体验,让本次大会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参与广泛
阅读热潮滋养城乡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中国好书”发布、“山西好书”榜单揭晓……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集中发布多项全民阅读报告和榜单,向社会展示宣传全民阅读工作成果。
在过去的一年,你的阅读量有多少?在大会主论坛上发布的《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成年国民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和人均每天阅读纸质图书时间分别为4.79本、24.41分钟,较2023年均有提升。报告还显示,手机阅读和听书等数字化阅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成年国民的喜爱,2024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数字化媒介接触时长超3小时,有78.7%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38.5%的成年国民通过听书方式进行阅读,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52本,各项数据均高于2023年。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调查于2024年8月启动,在全国189个城市进行样本采集,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回收样本57.35万个,显示了群众对全民阅读活动的超高参与度。
近年来,儿童文学现实主义创作频频涌现佳作,由我省希望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儿童小说《中国妈妈》,入选“中国好书”少儿类图书。4月23日,“春风里·中国好书”发布盛典在山西大剧院举行,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的2024年度“中国好书”揭晓,共有42种图书入选。其中,年度荣誉图书2种,主题出版类8种,人文社科类9种,文学艺术类9种,科普生活类3种,少儿类11种,另有其他20种图书入围。
在乡村阅读“故事会”现场,来自全国多地的十余位农民代表、乡村阅读推广人和农家书屋管理员登上舞台,讲述自己与阅读的动人故事。《千年古村焕新韵》讲述了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良户书院让读书成为“村民自觉”的乡村探索;《如果我是一粒种子》讲述了湖南特色农家书屋播撒阅读“种子”的故事……一个个真情实感的故事,一段段情真意切的分享,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书香浸润的乡村新貌。
从城市到乡村、从校园到社区,全民阅读的热潮在广袤的土地上书写着新时代的文化篇章。
在全省各地,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展开。在太原市图书馆,“书香流韵·阅读经典”朗诵音乐会拉开“书香太原”系列活动序幕。不同年龄段的表演者登上舞台,以饱含深情的朗诵,将对诗词的致敬、对经典的热忱倾吐而出;在晋中,全民阅读活动暨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启动。近年来,晋城市加大投入,建成覆盖城乡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打造了一批“不打烊”24小时自助图书馆,推出了“凤鸣讲坛”“晋韵美展”“全城共读一本书”“寻找书香家庭”等一系列特色阅读活动;在临汾,“文明涵育·书香临汾”全民阅读活动启动,在全市开展书香进校园、“游临汾·读历史”“表里山河,书香临汾”等系列阅读活动;在朔州,主题为“塞上首邑尚善朔城”的书香朔城诗词大会在朔州老城举行,汉服走秀、经典吟诵、飞花令现场竞赛等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互动中焕发新生……
唯有让群众成为阅读的主角,让每一份热情都能融入书香,全民阅读才能真正成为滋养心灵、浸润社会的生动实践。
特色亮眼
绽放三晋文脉芳华
山西文脉,绵延千年。
从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壮美诗篇,到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的千古绝唱;从关汉卿的元曲杂剧,到赵树理的乡土文学;从傅山的书画双绝,到刘慈欣的科幻宇宙……三晋大地始终以独特的文化气质滋养着中华文明的根系。在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精彩的“重读”活动中,山西文脉又一次如汾河春水般奔涌流淌。
在“重读《资治通鉴》”读书分享会上,省图书馆借阅部副主任张 以“山西为何能够成为中国中古史上的‘隐形主角’”为题,为读者拨开历史迷雾;在“重读王勃”活动中,专家学者带领读者重温“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壮美诗篇,感受初唐四杰的文学风采;“重读柳宗元”则深刻解读其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思想。这一系列“重读经典”活动,让传统文化与当代读者产生了深度共鸣。
漫步在山西省图书馆一层展厅内,《小二黑结婚》的初版本静静地躺在展柜中,泛黄的书页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大学生王磊俯身细看,不禁发出惊叹:“原来《小二黑结婚》首次出版的封面是这样的!”这是“重读赵树理”系列活动的一个生动剪影。
在山西省图书馆和赵树理旧居的两场展览,通过珍贵文献、手稿和实物展品,让“人民作家”赵树理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三场高水平的主题讲座更是将“重读赵树理”系列活动推向高潮,赵勇、傅书华、葛水平等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解读赵树理文学的当代价值,让现场听众受益匪浅。
“欢迎大家来到刘慈欣科幻文学展。山西阳泉是刘慈欣的故乡,《三体》《流浪地球》《超新星纪元》等震撼人心的经典之作皆诞生于此。接下来,就让我们沿着刘慈欣的创作轨迹,共同探索他笔下的科幻世界。”随着讲解员史亚茹的生动讲述,刘慈欣的创作生涯铺展在观众眼前。展厅内,200余册刘慈欣作品及多语种译本整齐陈列,见证着这位山西籍作家走向世界的足迹。市民王静难掩内心的激动,感慨道:“作为山西人,我由衷地为这位走向世界的山西科幻作家感到骄傲!”
在太原新华南宫书店举行的2025年“山西好书”发布仪式上,15部上榜作品集体亮相。展现山西特色的《山西廉政文化丛书》《“山西文化记忆”丛书》,文学佳作《黄铜小号》《古灵魂》,都映照出山西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风采。
在太原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上,4500平方米的书展现场人头攒动。太原市民王丽表示:“在书展上淘到了很多与山西有关的书,真开心。”在书展现场,“阅读新时代”展区的精品图书、“旧书新知”区的珍贵古籍、“书香少年”展区的儿童读物,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驻足翻阅。
从古籍经典到科幻未来,从学术研讨到惠民书展,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阅读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正如一位读者所说:“这次大会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阅读不仅是个人修养的提升,更是一座城市、一个省份文化气质的体现。”
当春日的暖阳洒遍太行吕梁,山西正以书香为媒,书写着新时代的文化篇章,让绵延千年的三晋文脉在全民阅读的热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报记者康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