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能源含“绿”量不断提升 新型储能“蓄”势而发
5月7日,山西晚报记者从省能源局获悉,我省印发《2025年新型储能项目管理工作通知》,此次调整共新增入2025年新型储能项目库项目119个,总装机规模达2400万千瓦;同时清退项目89个,涉及容量1566.576万千瓦。新增规模在全国省级储能规划中位居前列,这意味着我省新型储能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新型储能就像“超级充电宝”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突飞猛进,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连续多年领跑全球,能源结构“绿色含量”显著提升。但随着新能源的量越来越大,对新型储能的需要也更加迫切。
储能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把能量以某种形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以特定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过程。储能分为传统储能和新型储能,传统储能的主要代表就是抽水蓄能电站,通过水的势能转换实现能量存储。而新型储能技术则展现出更灵活的特性:从压缩空气到飞轮储能,从锂离子电池到液流电池,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技术,具有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的特点。作为新型储能设施,实际上起到的正是“超级充电宝”的作用。
当前新型储能主要呈现两大技术路径:物理储能与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通过电能、机械能与热能的转换实现能量存储,包括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创新形式;电化学储能则依托电池技术,通过充放电循环完成能量存储与释放。其中,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已率先在电网调峰、工商业储能等领域广泛应用。
我省今年入库新型储能项目119个
2023年以来,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300兆瓦等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兆瓦级飞轮储能项目、大型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相继开工建设,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等新技术也加速落地实施。新型储能得到了高速发展,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连年大幅攀升。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独特的资源禀赋让山西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外送电力的省份之一,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化运行的特高压也从这里走出。今年,我省能源局对新型储能项目库进行了调整,共入库119个项目,总容量达到2400万千瓦,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晋中富荣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桥头800MW/ 1600MWh储能电站项目,项目规模为80万千瓦,容量为160万千瓦时;华夙智能技术(原平)有限公司原平市500MW/1000MWh新型储能项目,项目规模为50万千瓦,容量为100万千瓦时;榆社中腾400MW/1600MWh构网型储能电,项目规模为40万千瓦,容量为160万千瓦时……我省将加强新型储能项目管理,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我省还将优化工作流程,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工程质量管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实现项目按承诺时间开工,早日建成投产。企业将按月在全国新型储能大数据平台填报信息。
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为鼓励项目加快建设,促进更多项目落地,对本次未入库和调整出库项目设置3个月缓冲期,其间未入库项目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出库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的,在3个月后择优调整入库。
电网优化全力支撑“双碳”落地
下一步,电网公司将对本次调整入库的项目进一步优化接入流程,加快办理接入并网手续,做好服务保障。与项目单位对接做好项目送出工程衔接,鼓励具备条件的项目实施联合送出,各地市能源局牵头协调推进项目联合送出工程的建设。
“储能项目的顺利并网,相当于给城市电网安装了大型充电宝,解决了迎峰度夏期间电网避峰、错峰能力较弱的问题,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国网山西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扩大市场交易规模,深挖新能源消纳潜能,国网山西公司还将加快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完善市场规则和机制,强化中长期市场连续运营,扩大绿电绿证交易规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服务电力保供和转型。服务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运行,更好适应新能源参与市场需要,积极开展风光水火打捆交易、发电权交易、新能源优先替代等多种交易。
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按照国家规划,到2025年、2030年,全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分别达到20%、25%左右,电源结构持续清洁化,新型电网建设加快推进,电力需求较快增长,储能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政策机制和市场建设稳步推进。(记者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