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标本兼治增厚“绿色家底”
——“五型华阳”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华阳一矿矸石山经过治理展“新颜”。王 伟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
作为省重点国有企业,华阳集团在新时期,踏上了“生态与效益齐飞、发展共环境一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企业紧跟形势,推进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从“标”上进行高水平保护;同时主动求变,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变,从“本”上助力高质量发展,开启了一场持续而深刻的绿色革命,“绿色家底”越来越厚实。
近五年,华阳集团开展300余项各类环境治理工程,治理约3000余亩矸石山,实现了27座历史遗留矸石山的标准化治理和8座在用矸石山的“边排边治”;所有生产矿井储煤场全部完成全封闭改造,所有小型燃煤锅炉全部完成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华阳一矿、新景公司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天成公司加快推进南北货场封闭提升改造工程,避免了退城搬迁,“绿色华阳”建设取得新成果。
矸石山迎来蝶变
日前,在华阳二矿矸石山治理区,昔日的“火焰山”变成“桃花园”,2000余株山桃花竞相开放,附近的市民纷纷到此“打卡”。市民漫步其中,拍照留念,享受春日的悠闲时光,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徐徐展开。
而在矸石山治理区三期工程现场,新能源重载车正在作业区内有序排矸,大型挖机在工作人员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开展矸山治理作业。“我们采用由下向上、分层碾压、黄土覆盖、恢复植被、管理维护的方式治理,并在矸石山上植入侧柏、山桃、紫穗槐等植被。”华阳集团运输分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权说,“目前,一期二期的矸石山治理工程已经完成,治理后的矸石山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不断增加,茅草、白羊草、长芒草、苔草和蒿草等常见草种遍布山间,已逐渐形成一个稳定、多元化的生态系统。”
矸石山,顾名思义,由采煤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矸石堆积而成。矸石弃置不用,不仅占用大片土地,还会自燃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大大影响周边环境空气质量。
多年来,华阳集团坚定扛起国企担当,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不断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以非常之力、恒久之功狠抓矸石山治理这个困扰煤矿绿色健康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从被动的灭火治理到主动的生态修复,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到加强源头治理,全面改善矿区周边区域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矸石山,鸟语花香,硕果累累。每到秋季,华阳一矿凌清沟矸石山中的山楂园便格外显眼,附近居民都会争先来采摘。
为进一步提升矸石山生态恢复治理水平,华阳集团先后开展了15项与矸石山灭火及生态恢复治理相关的项目科研。其中新型专利技术——温控法,是一种全新的治理理念和治理工艺,它以“疏”为原则,突破传统的隔氧治理理念。
“以前,传统矸石山治理方法主要为注浆和覆土,不仅每年耗费大量资金,且施工周期长,因地形原因复燃机率大。温控法成本仅为传统治理方法的70%,而且施工周期短,可以有效解决复燃问题,长期有效保持良好生态。”华阳集团九洲公司工程管理中心主任郑锐国说。
同时,在华阳集团的大力支持下,运输分公司牵头完成的《煤矸石排放与治理方法》通过专家组的技术方法审批,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并全面实施,为全国煤炭行业、省内企业解决煤矸石排放、治理问题提供了可复制借鉴的方法。
减污降碳协同推进
水资源没有替代品。让废水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才能让原本污浊有害的矿井废水和生活污水变身“源头活水”。
在华阳二矿,他们对北茹矿井水处理站实施提标扩容改造工程,大大提高了矿井废水净化能力。处理后的矿井水可用于生产补水、井下消防、洒水降尘、选煤厂洗煤,以及厂区绿化灌溉等。这样不仅减少了水资源排放造成的浪费,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真正把错位资源利用起来。
以低碳或零碳技术管控好高耗能产业是近年来华阳集团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他们积极推动环保设备换代升级,实施节能减排技改,综合运用环保治理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实现环保治理设备更新、工艺升级、管理创新。同时,他们加强“三废”治理,做好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检查与日常维护,及时发现消除环保风险隐患,保障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确保排放达标。
日前,在华阳集团天成公司重卡充电站,一辆辆悬挂绿色牌照的新能源重载卡车正在排队驶入。在这里,7台240千瓦、5台360千瓦的“一机双枪”充电桩整齐排列,驾驶员王保珍正在充电站为车辆补能。“利用这里的‘双枪快充’技术,电量从20%充至80%仅需60分钟,比普通充电站节省4个小时。”王保珍高兴地说,“完成卸车工作后,来到这里充满电后返程,再也不用担心续航问题。这辆电车动力大、马力足,尤其是爬陡坡的时候特别明显,使用新能源车工作很方便。”
去年以来,天成公司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做好新能源充换电站运营,持续开展新能源重载车辆置换工作。目前,该公司依托充足的充电设备和车辆装载量的提升,实现了短途运输和内部非道路移动设备的绿电100%更替。
在强力治污的同时,华阳集团更是树立起绿色化、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他们全面落实“双碳”行动方案,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变革,充分挖掘节能降耗潜力,对燃煤锅炉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开展余热回收利用项目,推广新能源运输……一个个技改项目、一项项环保措施推动着生态与效益双提升,助力绿色发展,为“绿色华阳”提成色。
竞逐绿色发展新赛道
在华阳一矿井下280米深的主斜井皮带巷里,一台智能巡检机器人正沿着轨道缓缓行进。它的“大眼睛”实时捕捉瓦斯浓度、设备温度等数据,并同步至地面监控室显示屏。过去需要多名工人轮班值守,如今只需技术员在屏幕前监控。
井上生产厂区裸露风机加盖彩钢板隔音房、建设全封闭储煤场、推进“公转铁”绿色运输……一项项务实举措,充分验证着华阳集团正在用“含绿量”持续提升企业发展的“含金量”。多年来,华阳集团积极探索煤矿全生命周期绿色开采模式,扎实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完成技术改造,减少废气排放,加强防尘治理,创造良好的井下作业环境。
在煤炭产业、传统产业向“绿”而行的同时,华阳集团集中优势,深度布局绿色产业。培育壮大以钠电产品、光伏组件、生物降解制品等为代表的“华阳造”,为能源、交通、物流等行业提供绿色低碳产品,以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企业发展,竞逐绿色发展新赛道,走出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打造“绿色华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华阳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治标”和“治本”协同发力,全领域、全过程不懈努力,把绿色打造成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让绿色成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记者 邢立芳 温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