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5月22日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应对极端天气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挑战?5月21日,第一届气候变化下古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山西太原举办,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论坛现场。
本届论坛以“气候变化下古建保护:韧性社区与可持续未来”为主题。围绕“气候变化下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风险与保护策略”“国内外包括减缓、适应和韧性措施在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社区参与气候变化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创新模式”三大议题,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项目副总裁Jonathan S. Bell等与会海内外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主题演讲,展开圆桌讨论,共探全球气候变化对古建筑的威胁与解决方案。
作为中国古建大省,山西拥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山西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提出,当前山西正努力从“历史见证者”转型为“未来实验场”,为全球贡献气候韧性建设的经验。
论坛发布多项重要成果,“气候变化下古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合作交流平台”正式发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志愿者”项目揭幕,“社区参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试点”项目同时启动。
本次论坛由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山西省古建筑协会、山西省气象学会、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承办。
【纠错】 【责任编辑:王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