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城市景观。张哲远摄
这是一座地处太行山上,却以“泉”命名的城市。这是一座建市78年,历史文化灿若星辰的城市。
阳泉,扼控太行山中段,自古是“燕赵秦蜀往来之道”,号称“晋冀要冲”、山西的“东大门”。境内多山,又有桃河穿城而过,连起座座峰峦,一如阳泉人挺立的脊梁。阳泉在抗日战争中顽强破袭,击退外敌入侵;在民族至暗时刻,扛起实业大旗,谋解家国之困。
迈入现代化,阳泉传承红色基因,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质,在改革转型中破袭产业困境,在城市建设中做好民生答卷。
追随总书记的足迹,记者走进阳泉,来聆听这里刻骨铭心的故事,苍劲有力的人文经济脉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御敌破袭:抗战之城
在山西,沿青银高速自西向东,驶过太原、晋中,一路向前,随着山脉隆起,河与路交汇,一块红底黄字纪念碑赫然出现,上面写着“阳泉 中共创建第一城”。
1947年5月4日,中共冀晋区党委、行署把刚刚在正太战役中获得解放的阳泉镇及附近3个村从平定县划出,设立了阳泉市。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成建制地组建的一个崭新的市委、市政府。由此,阳泉从娘子关下的一个小镇成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奠定了这座英雄城市的红色基因。
这座年轻又古老的城市,屡次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却带着英勇顽强,一次次御敌破袭。
清晨爬狮脑山是很多阳泉人的习惯,他们常常到此瞻仰百团大战纪念碑。暮色下,数千名八路军将士和煤矿工人、农民一同面带怒色,奋力掀翻铁轨。这是狮脑山山巅百团大战纪念馆里的一处布景,真实再现了正太铁路破袭战的场景。彼时,“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的口号响彻天际。
百团大战纪念馆一角。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940年,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妥协投降危险加重,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加紧推行“囚笼政策”,共产党面临空前抗战困难。为冲出至暗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身而出,105个团如利剑出鞘,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作战。在第一阶段,正太铁路战略要点阳泉是主战场。
历史重任前,这座英雄的城市毫不退缩。
破袭正太路、扼守狮脑山、争夺娘子关……八路军将士在阳泉一次次出击,直面敌强我弱,对抗枪林弹雨。阳泉的群众也爆发出坚决抗战的伟力,妇女为前线赶制衣物,村民到战场上送水送饭,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
平定县史志办公室编撰的《巨城抗日斗争纪事》中记载,在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平定(路北)县在前方参战和后方支前的民兵、民工、妇女、儿童多达8万余人次。
历时4个多月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拔除据点2900多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的辉煌篇章。
“气吞山河的御敌破袭,在阳泉的近代史上还有一次——保矿运动。”阳泉市博物馆讲解员姬佳说,阳泉爱国士绅和人民群众同样表现出了誓死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英勇气节。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同时,通过强权施压和政治性贷款,攫取了大量矿权、路权。矿产丰饶,又有正太铁路交通线的阳泉被帝国主义紧紧盯住。1905年,正太铁路通车之际,英国福公司在铁路两旁遍插白旗,占矿掠地。
无理要求和霸道行径激起了阳泉人民和山西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愤慨,1905年9月,阳泉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保矿运动。学生罢课游行、工人罢工抗议、商人筹钱占矿。“山西人未全死,决不令外族侵我尺寸土!”“我要用一死唤醒民众,夺回矿权!”当时留下的字字句句,令人椎心泣血。1908年,山西商务局用百万两白银从英国福公司手中将山西多个煤矿赎回自办,历时三年、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保矿运动自此结束。
产业破袭:创新之城
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阳泉考察期间发现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并著书对全世界宣告山西拥有丰富的煤炭。这如扔出一块肥肉,顿时各国列强争相啖食。为保护国家利益,维护民族资源,山西的仁人志士们成立了保晋公司,自此开启了阳泉市的近代工业的破袭之路。
作为山西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阳泉市正经历一场从“煤城”到“多元创新之城”的深刻变革。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从百年前保晋公司的艰难创业,到华阳集团向新材料领域突围,再到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的“智造”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阳泉路径。
20世纪初成立的保晋公司,开启了阳泉近代工业化的序幕。这座被誉为“山西近代民族工业摇篮”的企业,采用机器采煤技术,奠定了阳泉煤炭工业的基础。然而,长期的资源依赖也制约了城市发展。如今,保晋公司已不复存在,成为阳泉产业转型的历史见证。
作为保晋公司工业精神的延续,阳泉经济支柱的华阳集团(原阳煤集团)在2020年完成了一次具有象征意义的转身——从传统煤炭企业转型为新材料科技集团。近年来,华阳集团加速布局钠离子电池、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革表示:“未来,企业的增长亮点在于新能源新材料领域。”
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具有近百年历史的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展现了“老树发新芽”的活力。这家有百年历史的老牌国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改造进军高端领域。
近年来,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聚焦智能化、极端工况材料、精密制造技术创新,设立技术创新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建设泵阀研发中心和检验检测平台,通过薪酬改革和荣誉激励激发产业工人活力,累计申请专利72项,获得专利63项,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
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内景。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摄
“我们是一家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目前不仅在煤气闸阀、电子翻板阀等传统产品发展上不断创新,还新研发了氢能管线球阀,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进展。未来,我们将加大创新力度,继续走专精特新之路。”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亚蓉说。
今年一季度,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23%、163%。眼下,公司技术人员正攻关“超低温阀门材料”等新技术,为国产阀门迈向高端化,为能源安全与制造业升级持续提供坚实支撑。
与此同时,阳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成为培育新动能的“试验田”。这里聚集了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百度云计算中心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在阳泉市街头,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公交车往来穿梭;高效智能的无人配送车、无人安防车、无人售卖车也行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高新科技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
阳泉市自2022年起开展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运营服务,重点应用于无人共享出行、无人零售、无人配送、无人清扫、无人安防等场景,成为国内首批开展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城市之一。经过几年的建设运行,阳泉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从测试、示范、应用到商业化,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形成了“点—线—面”贯通融合的全场景自动驾驶服务体系,为市民带来与众不同的“智慧体验”,也让城市更具“科技温度”。
阳泉市市长鞠振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阳泉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13.3%,同时获评“2023-2024年度中国新型智慧百强城市”。
2024年,阳泉市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煤炭工业19.3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快于传统产业12.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快于规上工业13.1个百分点,战新产业增长12.7%,其中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产业分别增长42.4%、25.6%和8.5%,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占比稳步提升。
“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阳泉市委书记雷健坤强调。从保晋公司的工业启蒙,到华阳集团的战略转型,从老牌企业的技术改造到高新区的创新培育,阳泉正在书写一个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座百年工业城,正以“黑转绿”“老转新”的坚定步伐,迈向更加多元、可持续的未来。
城市破袭:山城新貌
曾以“煤城”闻名的阳泉市,正通过“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的活化重生、生态领域的系统治理、老旧城区的有机更新以及红色文化的创新表达,实现从工业锈带到生态宜居之城的蝶变。
2022年5月,承载城市工业记忆的“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在阳泉水泵厂旧址上涅槃新生。文化园的设计团队精细设计每一处有改造可能的空间,坚持保留、延续老建筑的原有形态、结构和工业痕迹,同时将现代生活元素融入积淀厚重的工业遗产。如今,“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建设面积达到115亩,分为东西两区,依托工业遗产资源,建设有阳泉记忆主题馆、城市会客厅、工人大礼堂、商业步行街等,是集文化休闲、潮流创意、时尚业态于一体的“生活秀带”。
“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内景。新华社记者 陈志豪摄
从2022年开园至今,“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已累计接待游客约280万人次,并入选2024年山西省工业遗产名单,成为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我们保留了工业筋骨,注入了文化灵魂。”阳泉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克波表示。
这一转型样本与阳泉市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建设的步伐同向而行。2024年,阳泉布局“双碳”应用场景17个,市场规模达23.7亿元;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同比提高1.04个百分点。同时,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四年稳定在70%以上,国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质,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继续保持100%。完成营造林11.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6万亩。充电桩增长58.3%,市民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1%。
在城市更新战场,阳泉市城乡一体深度融合,城市品质持续提升。2024年,阳泉市西上庄电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完工,市新建污水处理厂、中源路拓宽改造工程相继开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9个,改造老旧供水、供热、燃气管网360公里。
作为百团大战主战场,阳泉将“红色基因深度植入城建肌理”,百团大战纪念馆通过现代技术重现烽火岁月;作为文化古都,非遗活化同样亮眼,平定砂器走进商业街区,盂县剪纸登上公共艺术平台,市民文化满意度显著提升。
“推进资源型城市更新,是重塑城市价值、提升城市吸引力的重要举措。”市委书记雷健坤说。这座曾依赖“黑金”的老工业城市,正以“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内的工业齿轮为精神图腾,在桃河的碧波绿影间绘制着历史与现代交融、生态与人文共生的宜居新城画卷。(记者陈志豪 李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