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以招商“先手棋”下活发展“全盘棋”
“项目从立项备案到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只用了不到3个月,办事时间较传统流程缩短了一半,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建立的‘开工一件事’新机制使我们对项目充满信心。”7月30日,在山西烁科晶体年产100万毫米碳化硅单晶项目启动仪式现场,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这个总投资17亿元的项目,从签约到落地的“加速度”正是综改区招商引资模式创新的生动注脚。
作为山西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近年来直面挑战,以“破题者”姿态,创新招商机制,简化招商程序,制定“1+N”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职能保障部门抓项目引荐—专业招商部门抓精准招商—园区服务中心抓项目落地建设”产业链精准招商机制。如今,“人人都是招商专员、个个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签约—落地—建设—投产”的全链条服务日益完善,一条条产业链从“断点”到“闭环”,一个个项目从“纸上”到“地上”,勾勒出转型发展的鲜活图景。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招商网络织密织细
“以前招商像撒网,现在像绣花。”该区投促中心主任马健旺的这番比喻道出了招商模式的深刻变革。如今,这里构建起“金字塔”招商架构:塔底是全员发动收集项目信息,塔腰由招商部门精准筛选对接,塔尖通过管委会简化程序快速决策,形成上下联动的“一盘棋”格局。
在8条重点产业链上,这种精准化体现得尤为明显。围绕高端装备制造、光伏、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招商团队既紧盯央企国企“大块头”,也培育中小企业“潜力股”。今年签约的95个项目,全部为无政策诉求的工业类项目,总投资达428亿元,从“十里挑一”到“百里挑一”的转变,彰显项目质量的跃升。目前履行入区流程项目32个,计划总投资231亿元;正在洽谈对接项目145个,计划总投资666亿元,形成了“落地开工一批、签约入区一批、跟踪洽谈一批”滚动实施、接续发力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我们不仅看投资规模,更看技术含量和产业链契合度。”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新能源招商中心主任牛军栋介绍,龙昇能源“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项目”的引进正是精准招商的典范。这个总投资90亿元的项目,通过“园区+企业+基金+银行”的市场化模式,吸引山西金控、建投集团等多方参与,既补全了光伏产业链,又创新了合作机制。
从“流程壁垒”到“一路绿灯”
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原本以为审批要跑断腿,没想到‘总代办’全程跟进,连材料都帮我们预审。”深国际·太原智慧物流制造中心项目负责人刘晓辉回忆,企业项目从地块调换到手续办结仅用两个月,这种效率源于综改区“拿地即开工”的改革魄力。
为破解项目落地“中梗阻”,综改区再造审批流程:用地项目实行“三级审核”,非用地项目由招商部门直接审定;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将水电气热网报装整合为“一件事”;建立园区指挥长制度,每周调度、每月通报,49个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开复工率95.8%,全省排名第二。
在泰山玻纤项目现场,第一条产线已投产,第二条产线正加速建设。“从签约到开工,各部门无缝衔接,连环保预审都提前介入。”企业负责人陈峰清说,这种“帮企业合规”而非“等企业合规”的服务理念,让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今年以来,厚生16条产线、太重起重机等项目陆续投产,为工业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从“招引项目”到“培育生态”
营商环境持续升级
“政策找企业,而不是企业找政策。”这是综改区广大企业家的共同感受。依托“1+N”政策体系,通过“1个主政策+多个细分专项政策”的协同模式,将主政策与细分领域专项政策相结合,通过线上平台推送、线下宣讲解读,让惠企政策精准触达市场主体。今年以来,政银企对接活动帮助800余家科技企业获得贷款48亿元。
在“企业家之家”综合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与金融、人才、法律等增值服务无缝衔接。每月举办的主题沙龙上,企业既能对接融资渠道,也能交流技术难题。不久前,80余名数字经济企业高管赴中国人民大学研修,这种“育才+招商”的模式,让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
今年上半年,综改区省级重点产业链营收保持47.4%的增速,领跑全省。从烁科三期的破土动工,到龙昇能源项目的即将启建,一个个项目正像珍珠般串起产业链,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正如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负责人胡勇所言:“我们不仅要招来项目,更要培育一片让企业茁壮成长的土壤,让招商引资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书写山西转型发展新篇章。”(记者任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