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非煤矿山安全监管迈入“空中鹰眼”时代-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5 08/25 17:55:56
来源:运城新闻网

运城市非煤矿山安全监管迈入“空中鹰眼”时代

字体:

  原标题:我市非煤矿山安全监管迈入“空中鹰眼”新时代

  8月18日,新绛县威顿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石灰岩矿上空,一架无人机正沿着预设航线巡航。螺旋桨划破空气的嗡鸣声中,镜头如鹰眼般锁定矿区17个开采台阶的每一处细节,1小时内便采集到上千张高清照片。这些影像数据实时传回,自动导入到地面建模系统。经过不到两小时的分析处理,一座立体三维露天矿山模型跃然屏上——点击任意边坡,170米的最大高度、实时边坡角度等数据即刻显现,这座中型露天矿山的安全状况一目了然。

  这场“空中巡查+地面研判”的监管场景,缘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西局的创新推广。作为山西省首个落地应用该技术的地级市,市应急管理局半个月前就率先主动作为,购置部署无人机及实景建模软件等成套软硬件设备,让“空中鹰眼”成为矿山安全监管的全新利器。

  技术赋能,监管效能已初见锋芒。截至目前,市应急管理局已完成9座尾矿库、5座露天矿山的无人机三维建模,覆盖垣曲、闻喜、平陆等6个县(市、区)。通过精准对比和分析,共排查出尾矿库问题隐患51条、露天矿山隐患16条,3家企业被责令停产整治,有效遏制了重大安全风险。

  “空中鹰眼”,明察秋毫。“空中巡查+地面研判”,解决了传统人工巡查的三大痛点——效率低、覆盖难、干扰大。以往人工巡查时,复杂地形导致视觉盲区多,高危边坡、深凹采坑等关键区域难以近距离查验。如今,无人机通过自动航线规划,可无死角采集高清影像与激光数据,生成的三维模型支持任意角度旋转、放大和测量,让边坡稳定性、台阶高度、非法越界开采等问题无所遁形。

  “过去靠脚丈量、肉眼观察,一天顶多查一座矿山,盲区大,还容易漏检。现在无人机一飞,不到1小时就能完成全覆盖扫描。”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董宏斌介绍,“这种‘不落地’的监管模式,正彻底改变传统非煤矿山监管的格局。”

  更重要的是,相比传统监管模式,“空中鹰眼”大幅降低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检查工作主要在“云端”完成,仅在模型存疑时才进行现场核查,既保证了监管的精准性,又极大减少了频繁入场对企业运营的影响,使企业营商环境得到优化。此外,借助不同时期模型的叠加分析和算法对比,还可量化呈现边坡治理、浮石清理等整改效果,提升隐患的整改质量。

  “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市范围持续推广无人机监察技术,让‘空中鹰眼’守护更多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董宏斌表示,随着技术应用的深化,我市将加快构建“政府高效监管、企业安心生产”的良性互动格局,为矿山安全管理注入更强技术动力。

  从人工巡查的“脚步丈量”到无人机的“一飞到位”,从碎片化勘察到三维实景“一查到底”,监管手段的革新,正悄然重塑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的形态与效能。随着“空中鹰眼”模式的不断推广,全市非煤矿山安全治理现代化、智能化之路正蹄疾步稳迈步“新时代”。(记者 杨红义 高琳)

【纠错】 【责任编辑:王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