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频道信息
首页 要闻 政务 廉政 人事 产经 医卫 教育 旅游 融媒体

“数字田垄”长出黄金穗——五寨甜糯玉米产业振兴记

2025-08-26 17:41:23 来源: 五寨县农业农村局

  从田间地头的智能传感器,到每小时加工27万穗的智能化生产线;从农产品全生命周期溯源技术,到365天常温保鲜的锁鲜工艺……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的“中国甜糯玉米之乡”——忻州市五寨县正通过数字化赋能,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

  五寨县玉米田。

 “藏粮于地”也“藏粮于技”

  初秋时节,阳光洒在五寨的田野上,一台台玉米收割机在田间穿梭。

  北纬38°的黄金种植带、1400米的高海拔冷凉气候、15℃的昼夜温差……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五寨甜糯玉米“皮薄无渣、甜糯香软”的独特品质。

  “五寨县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昼夜温差大。白天,阳光充足,玉米植株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合成糖分;夜晚,气温降低,呼吸作用减弱,糖分消耗减少,得以在植株内缓慢积累,让五寨玉米格外甜糯。”谈起五寨玉米甜糯的原因,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陈永欣如是说。

  五寨县甜糯玉米。

  除了“老天赏饭吃”,五寨玉米优质高产离不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在玉米生长期,甜糯玉米种植户刘润堂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查看智慧农业平台。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土壤含水量、气温、空气湿度等数据,这些数字成为他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现在种地讲的是科学,啥时候浇水、啥时候施肥,手机上都看得明明白白。”刘润堂说,2025年使用智慧农业平台以来,家里的玉米地亩产提高了近10%,预计年总收入可增加3万元。

  “外表看不出,门道在地下。”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苏国平指着眼前的玉米田说,“我们实施‘田、水、电、路’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建立集土壤、气象、病虫害等为一体的智慧农业监测系统。改造后的良田,玉米亩产可增加150公斤。”

  从传统的人工种植到现在的机械化种植,从靠天吃饭到如今的智慧化种植,30多年来,五寨甜糯玉米产业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歇。目前,五寨县拥有甜糯玉米加工企业7家、种植基地9个、种植专业村30余个,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并通过“六统一”管理模式,实现了种植规划、水肥管理等全流程标准化。

  玉米加工车间。(郑志东 摄)

  数字赋能,重塑生产模式

  在五寨甜糯玉米产业园内的玉米加工车间里,在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上,鲜食玉米经过去皮、切梗、分级、包装、蒸煮等工序,变成高品质的速冻玉米和真空玉米。

  “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每小时可加工27万穗玉米。”玉米加工生产线负责人、五寨田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峰表示,产业园区采用“3小时”锁鲜技术,尽可能锁住玉米的营养成分和新鲜度;配合封装技术,在零添加前提下实现365天常温保鲜。

  为了提升甜糯玉米产业附加值,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水平提升,五寨县在甜糯玉米产业园搭建起数字化加工管理平台,建立智能化质量控制体系,加快推动智能分选中心、精准蒸煮控制中心、质量追溯中心等建设,推动智能加工装备的投入应用。

  “我们建设的智能化加工生产线,不仅实现了不良品率降至2%以下,更让产品溢价能力提升30%以上。”苏国平说。

  玉米加工车间。(郑志东 摄)

 “科技范儿”助力产品价值提升

  如何进一步拓展产业增值新空间?在五寨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交易大厅,“科技范”十足的农业价值提升探索正在展开。

  交易大厅内的智慧大屏上,农产品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实时记录着每穗玉米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数据。“目前,这项技术的测试阶段已经完成,将在下一批甜糯玉米产品中投入使用,助力五寨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信任度。”五寨农产品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技术支持人员、上海拜安传感技术有限公司FAE技术支持工程师郝哲炜说。

  五寨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交易大厅内数字大屏。

  目前,五寨正在深化与山西省后稷实验室、山西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智能监测、数字溯源、品质控制等农业新技术的示范应用。

  探索甜糯玉米产业高端化发展,是五寨的另一个突破方向。

  甜糯玉米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农产品,正逐渐成为消费者健康饮食的选择。五寨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赤卫红表示,目前,五寨县正在联合科研团队攻关高附加值玉米品种和一批玉米精深加工的关键技术,为甜糯玉米产业升级开拓新空间。

  五寨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搭建起数字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产业数字化升级机制,加快推动智慧冷链物流中心、数字营销中心等一批重点成果转化项目落地。

  5月9日举行的“新华指数赋能高质量发展2025夏季发布活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五寨甜糯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达1275.95点,同比逆势增长3.84%,自2019年转型以来年均涨幅8.13%。一穗玉米,如何从黄土高原走向更多家庭的餐桌?五寨县用全链条标准化与数字化转型交出答卷。

  “目前,我们通过甜糯玉米种植、政策补助、参与甜糯玉米加工和运营等方式带动全县4750户增收,户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赤卫红说。

  如今,做好“数字+”文章,开拓甜糯玉米经济“蓝海”的变革正在五寨蓬勃兴起。

[责任编辑: 王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