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太原新建路改造一新全线通车
公交站台焕然一新。卢文艳摄
精心打造的龙潭活力场。通讯员摄
新建路俯瞰图。通讯员摄
道路笔直宽阔,华灯林立两旁,管线更换一新……10月20日,焕然一新的太原市新建路全线通车。据悉,改造工程北起北沙河南沿岸,南至迎泽大街,全长约3.6公里,红线宽度50米。自今年5月24日封闭施工以来,1700名建设者奋战149天。
地下“隐形工程”是核心突破。新建路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工程是今年太原市重点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标志性项目。施工方不仅全面更新了排水系统,还铺设了3.6公里电力方涵、2.5公里低压电力排管、3.6公里热力管道及7.3公里供水弱电管道,彻底解决了管线“带病运行”的问题。
地上细节则充满人性化设计,机动车道上面层采用SMA-16沥青马蹄脂材料,粘结力强、抗滑耐磨且防水降噪,既提升行车舒适度,又增强极端天气适应性;人行道选用8厘米厚大尺寸花岗岩面砖,以粘接水泥浆铺装,使得3万余平方米的新步道可承受大流量行人压力,平整度与稳定性双提升。同时,更换3万余米老化侧石,配套防沉降铸铁井盖,兼顾安全与美观。
在通行秩序优化上,新建路兼顾安全防护与智慧治理。路中设置二次过街安全岛,配套人行信号灯实现半幅过街精细化管理,比传统画线安全岛更能保护行人;人行横道标线采用双组份圆点状雨夜防滑材料,保障雨天通行安全。同时强化智慧调度,通过优化绿波效果、设置可变车道,动态适配不同时段交通需求;新增机动车行驶轨迹导流线、交叉口自行车禁驶区,划分出租车、网约车停车区与禁停黄网格,让交通秩序清晰可辨。
此次新建路改造以人为本,强调功能性和体验感。建设方深入挖掘新建路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以阜城门和城西水系为原型,形成新建路的专属logo,并将其印制在人行道阻车器、交通信号灯灯杆等城市家具上。路灯延续迎泽大街“十一火棉桃”造型,融入传统纹饰。
此外,太原市园林局打造了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复合型绿地,体现了“公园城市”发展理念,将新建路街边口袋公园与西海子公园、龙潭公园等有机结合,强化新建路作为府城文化、生态主轴线的功能格局。比如在西海子公园、龙潭公园内栽植白皮松、油松、国槐等乔木,增设便民休憩设施;破除饮马河公园西侧原有铺装,面积约2.4万平方米,通过“拆墙透绿”的手法,实现公园景观与城市环境的无缝衔接;精心打造了北沙河游园、府西街游园及旱西关街角绿地等,大大满足了周边居民的休闲、健身需求。
从板块划分到细节设计,新建路的蝶变不止于“通”,更追求“优”。实现完美蜕变的新建路,成为一条以安全为基底、以畅行为亮点、以文化为纽带的景观大道,实现城市品质与通行体验的“双升级”,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又一窗口。(记者卢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