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意初显,北风拂过雁门关外。
在山西朔州山阴县广武国际滑雪场的雪道上,数十台造雪机齐齐轰鸣,喷涌出漫天雪雾,晶莹的冰晶在湛蓝天幕下纷扬飞舞,逐渐为连绵的雪道铺上银装。远处,广武明长城如巨龙蜿蜒于山脊,静默凝视着这片冰雪与热血即将交织的天地。北纬39°的冰雪资源,正以极具活力的方式苏醒。

活动现场。
“最美的冬日风景,在山阴的雪道上;最浓的边塞风情,在广武的长城下。”11月16日,山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霍秉明在朔州文旅暨广武国际滑雪场2025—2026雪季渠道推介会上向海内外游客发出热情邀约。他表示,山阴将冰雪资源与长城文化深度融合,诚邀游客“在银装素裹的天地间畅享速度与激情,在雄关漫道的沧桑中感悟历史与传承”。
作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国家AAA级景区,广武国际滑雪场目前已全面启动造雪作业,迎接冰雪旅游旺季的到来。

广武国际滑雪场造雪现场。
据了解,该滑雪场自建成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承办多项专业冰雪赛事,并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成为2024年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体育旅游博览会冰雪户外运动项目推荐承办地。雪场负责人介绍说,今冬将进一步完善设施与服务,打造更安全、更丰富的冰雪体验场景。

活动现场。
冰雪“冷资源”如何转化为产业“热经济”?山阴县近年来积极拓展“冰雪+文旅+体育”融合路径,依托广武明长城、汉墓群、广武古城等历史遗存,通过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串联景区景点,推出“滑雪+长城文化”精品线路,让游客在雪道驰骋之余,可登临长城感受边塞雄浑,触摸千年历史脉络。
朔州市文旅局副局长管学峰在推介会上表示,朔州长城资源富集,现存历代长城墙体遗存327公里,相关遗迹1649处。广武猴儿岭段锯齿长城以险峻壮美被称为“长城精品之最”,而沿右玉十三边长城形成的“长城天路”则堪称露天长城博物馆。这些文化地标与冰雪运动相互赋能,正逐步形成“冰雪搭台、文化点睛、体育引流”的产业生态。
冰雪热潮也激活了周边产业链。滑雪场带来的客流有效带动了沿线餐饮、住宿等业态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此次推介会吸引百余家旅行社参与合作,共同探索冬季旅游新路径,构建优质冰雪旅游生态。冰雪运动与长城文化的交响,不仅是对“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文旅产业以创新供给激活消费潜能的精彩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