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以“世界大同 大同‘视’界”为主题的2025“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在山西大同开幕。大会汇聚了来自电视与网络视听行业的领军人物、专家学者、一线创作者及制播机构代表,围绕媒体融合纵深发展背景下中国视听艺术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展开深度对话与智慧碰撞。
“我们正处在视听领域深刻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相聚大同,正是为了凝聚共识、启迪智慧、共谋发展。”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闫少非呼吁广大从业者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浪潮,紧扣时代脉搏,植根生活沃土,聚焦精品创作,矢志创新创造。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理事长姜文波认为,电视诞生百年,始终是推动全球文化交流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进一步谈到,“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为电视媒体领域展现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我们依托海量的高质量视听语料数据优势和丰富的视听制播场景优势,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媒体应用,构建全媒体超高清电视生态体系。”

开幕式现场。新华网 发
作为大会的东道主,大同在持续推进能源革命与产业转型的同时,也正以文化为纽带,积极塑造“文化之城”的城市新形象。
“本次大会是千年古都与现代视听的一场美好相遇。”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俊义表示,大同近年来积极推动文旅融合与视听艺术创新,积极拓展视听艺术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期待大会能够成为经典电视作品的分享会、精品微视听作品的创作会、艺术与技术融合发展的推进会、视听产业项目的对接会。”
开幕式上,大同市政府与山西传媒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微视听内容联合创制、人才联合培养、产业联合创研、成果联合推广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助力山西网络优势内容高质量发展。
在随后举行的“新形势下电视和网络视听艺术创作挑战与新机”主题分享会上,多位专家发表了主旨演讲。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从用户导向、内容创新、融合传播、科技创新、深化改革五个维度,提出如何深化广播电视系统性变革,“以此充分激发广电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收视体验,提供参与创作的舞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丁文华系统梳理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脉络,并就技术方向与未来趋势展开分析。他认为,AI将为内容生产带来革命性变化,全媒体传播模式要求广电行业积极转型,重新规划融媒体时代发展路线。
“传媒教育必须紧跟行业变革。”山西传媒学院视听学院院长贾月表示,山西传媒学院通过夯实人才培养、内容创作、产教融合三大基地,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积极服务新兴业态等,系统构建产学研用协同生态,推动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孙承健谈及当前行业面临叙事构建、价值评估、产业协同、用户共创四大挑战。他认为,为实现行业高质量转型,产业应完成核心逻辑的深刻转变,以此在融合中开创产业新价值。
“公共性、现实主义与情感共鸣构成电视艺术的核心精神。”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史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主任王俊杰说,“电视需在新传播格局下继续承担文化教育与情感凝聚的使命,不断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标识。”

大会圆桌对话环节。新华网 发
在圆桌对话环节,多位一线创作者、专家学者、网络视听平台和影视机构负责人结合实践经验,围绕剧集形态之变与叙事之核、题材之机与创作之实、变革之潮与创作之本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对话分享。
大会期间,还陆续举办了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主题分享、微视听作品和优质项目创孵投推介会、微视听作品推优成果展示、“百家电视台主播看大同”等系列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