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冬日暖阳 幸福绽放——我市灾后受损农村住房重建修缮工作纪实
图为12月9日,在安泽县府城镇凤池村,搬进新家的李冬梅和前来祝贺的邻居们拉家常。(记者 赵振宇 摄)
图为11月19日,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76岁的师荣光夫妇搬进灾后重建的新房后,高兴地收拾着家务。(记者 李虎威 摄)
图为12月9日,在安泽县马壁镇马壁村,宽敞明亮的灾后重建新房吸引了一位路过的大爷驻足观看。(记者 赵振宇 摄)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历史罕见的灾情大考——
9月22日至10月中上旬,我市遭遇有记录以来最强连续强降雨过程,平均降雨量274.5毫米,为全省最高,是历年同期降雨量的9.4倍。
汾河告急!沁河告急!昕水河告急!……
在形势最为严峻的10月6日前后,市域内多条河流分别迎来数十年不遇的洪水,沿线村、镇经受着严峻考验。
雨情!汛情!灾情!
持续强降雨过程引发的洪水及泥石流、山体坍塌等自然灾害,在导致我市广大区域城镇内涝、道路损毁、农田被淹的同时,还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或严重损毁,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这,是一段饱含为民深情、倾注干群心血的温暖记忆——
汛情就是命令,灾情考验担当。
“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特别是林武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上来,想尽一切办法,抢抓有限时间,确保实现受灾群众温暖过冬、顺利回家过年的目标!”面对点多、面广、程度深、影响大的洪涝灾情,市委书记闫晨曦的要求掷地有声。
号令即出,动若风发。一场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加快推进因灾受损农房重建修缮工作的“攻坚战”全面展开。
冬寒日甚战犹酣。从中部平川,到东西两山,每一处重建修缮工地,都是广大党员干部践行使命担当的“检阅场”。灾后不到两个月时间,一间间安全牢固、设施齐全、明亮舒适的新房渐次落成,一户户家园毁损的受灾农户在冬日的暖阳里乔迁新居。
这,是一份成绩亮眼、充满温度的民生答卷——
我市灾后重建工作在全省排名中多次排名第一,创造了灾后重建的“临汾速度”。
截至12月24日,全市15946户重建修缮任务已全部竣工,竣工率100%,已入住14516户,入住率91.03%,排名全省第一。其中,拆除重建任务3866户,已入住2436户,入住率63.01%。修缮加固任务12080户,已入住12080户,入住率100%。
高起点谋划 全覆盖推进
灾后受损农房重建修缮,事关人民群众安危冷暖,事关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在这一民生大考前,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重建修缮工作领导小组,着力强化组织领导。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云峰多次强调:受损农村住房重建修缮时间紧、任务重,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精准施策,专班调度,压实责任,加快推进。要坚持公平公正,统一政策、统一标准,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群众满意。要严格施工管理,按照重建修缮实施方案和冬季施工技术要求,加强技术指导,强化施工监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确保重建修缮任务按期完成。
民生福祉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全市因灾受损农房重建修缮工作中,市、县两级认真落实领导包联制度,市四套班子领导包联县(市、区),县(市、区)四套班子领导包联乡镇,县级各部门、各乡镇领导包联到户。
市政府专门成立受损农房重建修缮工作专班,强化专班调度。住建部门牵头抓总,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每日调度开竣工情况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每日排队通报,促进工作快速推进。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5个督导组,“一竿子插到底”,按照专班制定的《督导手册》《工作任务清单》,紧盯各县(市、区)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开展全方位、全覆盖督查,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做到科学研判,督促各县(市、区)拿出具体措施集中解决;对个性问题坚持“一案一策”,专题研究解决,全力确保重建修缮任务落实到位。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从汾水之滨,到巍巍太岳,再到莽莽吕梁,在因灾受损农房重建修缮工作中,我市上下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主要负责人组织推动,四套班子带头包联,各部门全员行动,广大农户出工出力的工作机制和抢抓工期大干快上的良好态势。
一个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面对异常繁重的灾后重建修缮任务,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冲在一线、干在一线,以信念坚守初心,用行动担当使命,成为寒冬里最温暖人心的身影。
算好“明白账” 数字有温度
时至今日,安泽县府城镇凤池村村民李冬梅的新房旁,依然竖立着两块专属她的牌子,一块是“因灾受损农房重建工地明白卡”,上面载明了房屋受损基本情况,以及包联情况、施工单位情况、重建情况和倒排工期表;另一块是新房“设计方案”,上面是融合了李冬梅意见的平面设计图和效果示意图。
在安泽县,190户重建修缮户的房前都有这样的两块牌子,而牌上颇为翔实的内容离不开前期的精准摸排和评估鉴定。
安泽县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灾后重建修缮工作开展以来,该县探索建立了包括“底子实、责任实、方案实”和“统一鉴定、统一设计、统一监理、统一补助标准”在内的“三实四统一”工作机制。按照我市《关于做好受灾农村住宅用房受损情况精准排查工作的通知》,县住建部门组织成立6个技术指导组,分赴各镇开展业务指导培训,对一般农户、脱贫户、重点监测户、低保五保户“四类人员”进行地毯式排查,将漏雨、轻微受损房屋、废弃房屋、畜牧用房、围墙、已迁户有其他安全住房的农户剔除,并会同第三方鉴定公司逐户鉴定。在此基础上,该县还针对每户修缮重建户建立了一户一档、一户一案、一户一册,全面细化流程,从摸排、鉴定、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审计、补贴各个环节全部公开透明,确保施工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
实地查看房屋受损数量和情况、了解房屋修缮重建工程进度、审定脱贫户和一般户的户数……最近两个月,浮山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因灾受损农房修缮重建工作专班副主任刘卫华每天都在和各类统计数据打交道。
“浮山县有1004户受灾户没有其他安全住房,需要进行修缮或重建。其中,损坏较轻需一般修缮的372户,倒塌或成为危房需重建的632户。截至12月20日,632户重建户、372户修缮户全部竣工,竣工率100%,现正在积极组织入住。”说起这笔“民生账”,刘卫华如数家珍,“这都是我们一次一次去乡镇、去村庄、去农户家里实地查看得来的数据。数据质量事关民生,事关政策落实,马虎不得!”
正如刘卫华所言,每一个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都是一笔力求精准的“民生账”,都饱含着对政策的温情解读,都是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真实缩影。
因灾受损农房重建修缮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强化台账管理,率先实施了“一户一档”工作制度,从基本信息、受损情况、现场评估(鉴定)情况、房屋安全隐患状况、房屋维修建设等五个部分,设计了33项基本要素,精准收集农户和房屋基本信息,要求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工作台账,实行一户一档、一户一策,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对重建修缮房屋列出详细清单,完成一户,销号一户。这项制度的建立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农办、省住建厅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并在全省范围推广。
质量重如山 监管大于天
“较真”是沙涛的职业特点,更是他在面对受损农房重建修缮工作时的态度。
沙涛是山西晋帮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工程监理。今年11月4日以来,他与其他4位同事负责着大宁县5个乡镇修缮加固重建房的质量监理工作。“从新建房的地基处理,到浇灌混凝土圈梁,再到吊装等环节,我们都得盯紧了,毕竟质量大于天,马虎不得。”沙涛说。
像沙涛这样的工程监理,是活跃在我市受损农房重建修缮工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一位监理人员坦言:“工程监理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于控制工程投资、提高建设水平、保证工期、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型工程中不可或缺。虽然因灾重建修缮房大都两三间,工程量小,但民生工程非同小可,我们同样不能缺位。”
相比工程监理,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则更为直接。
宋国印是山西四海建筑有限公司经理,也是永和县坡头乡白家崖均庄自然村村民靳全灵两间重建房的负责人。“为了确保冬季施工质量和进度,我们采取在水泥中添加防冻剂、生炉子烘烤保温等方式……”宋国印介绍,“这两间房子有钢筋混凝土的地梁、圈梁,以及6根构造柱,质量毫不含糊。”
“我们从规范施工队伍入手,联合县人社局组织建筑工匠培训,经培训合格的发放‘农村建筑工匠资格证’,这样才被允许参与我县的灾后重建修缮工作。”永和县住建局副局长段成刚介绍,该局流程化管理建设施工,推动标准规范、技术人员、监督管理“三下乡”,组织2家监理公司、5家施工公司、1家设计单位和246名培训合格的建筑工匠参与重建修缮工作。
冬季施工,时间紧、任务重,赶工期绝不能以忽视质量安全为代价。在推进工期进度全面落实的前提下,我市要求各县(市、区)认真落实省政府农房建设“四办法、一标准”和《临汾市农村自建房屋质量管理办法》规定,落实建筑面积、层数、层高要求,加强质量安全管控,坚决杜绝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发生。
侯马市对受损房屋全部统一招标施工队伍,明确施工要求,抢抓工期、全力推进,力求让受灾群众早日住进“新房”。
吉县住建局等部门紧密协作,组建4个小组全程为乡镇提供规划设计提前到位、技术指导全程跟踪、监理服务及时跟进、竣工验收随叫随到等服务,现场破解农房重建修缮砌筑、抹灰、防水等冬季施工难题,同时严把选址关、材料关、质量关、安全关、责任关。
安泽县按照《因灾受损农房修缮重建冬季施工技术要求》,在对全县6个镇开展冬季施工技术培训和指导的同时,按照冬季工程施工质量管控要求,配备足够的棉毯、塑料薄膜、彩条布等防冻保暖物资,为农房主体覆盖塑料厚膜作为人造保温大棚,室内安装电热炉、煤炉等进行烘烤,做好混凝土的保温和养护工作,保证施工质量。
…………
冬寒不足惧,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受损农房重建修缮工作中,各施工队伍和包联干部一方面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一方面集众智、聚群力,克服冬季施工面临的多重困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建设进度,为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确保实现受灾群众温暖过冬、顺利回家过年”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住进“暖心房” 圆了“安居梦”
大宁县三多乡川庄村,冯锁英和二儿子一家的新房成了时下村里最气派的房子。
10月上旬,冯锁英可没有这样的好心情。“连阴雨那几天,3孔砖窑渗水开了裂,裂缝有一个拳头那么宽!”她比划着说。
作为村里的脱贫户,撤离危旧老窑的冯锁英做梦也没想到,党和政府不仅帮助她重建了三间新房,而且还是时髦的植物纤维装配房。“要不是这,年前我肯定还得在邻居家借住。”冯锁英说。
大宁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昼夜温差大,冬季施工难度可想而知。根据当地实际,县住建部门推荐了因灾重建农户选择成本低、进度快,并且质量有保证的装配房。大宁县政协副主席、县住建局局长任秀红介绍:“为了打消农户们的顾虑,心甘情愿地接受‘新事物’,全县各乡镇积极组织重建户代表前往洪洞、陕西延安等地的厂家进行实地观摩,回来后根据个人意愿、住地路况等分别选择了钢筋混凝土、植物纤维、轻钢房等不同材质的装配房,由此克服了冬季施工难的弊端,大大加快了重建修缮施工进度。”
在翼城县王庄乡辛安村,村民周长其天天都往“新房”跑。“你看,这房子咋样?我自己选的!”66岁的周长其不无显摆地说,“我家那孔老窑洞从我爷爷那辈住到现在,那可是‘老古董’了,今年因为汛情没办法再住人,县里给我建新房,我听说装配式住房建设速度快、建设成本低,就自己给自己做了主!”
同在王庄乡,辛史村村民杨军霞则就地回购了村内闲置安全住房。“以前住在山坡上的窑洞里,那边人少不安全,出行也不方便。”杨军霞说,“我们本村村民的闲置房子,质量知根知底,基本能实现‘拎包入住’,太方便了,省心!”
为什么同在一个乡镇、同是重建户,却有不同的安置方法呢?这恰是我市受灾农房重建修缮工作的特点之一。为了让受灾群众住上“安全房”的同时,住进“满意房”,我市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和群众意愿相统一,分类分户施策和安全入住目标相统一,采取“六个一批”的建造方式,原址重建一批,异地新建一批,现房置换一批,货币化安置一批,养老院、公租房等安置解决一批,同时在房屋新建过程中,积极推广一批水泥预制、轻钢结构、植物纤维等装配式建筑,确保了受损农村住房重建修缮任务按期完成……
已至数九寒天,平阳大地却是暖流涌动。“逢灾难忘帮扶情,重建铭记谢党恩”,一副副红彤彤的对联诉说着灾后重建修缮户的心声。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新居的每一个角落,告别了昨日暴风劲雨的人们,在讲述灾后家园重建一幕幕感人故事的同时,已开始憧憬美好的未来……(记者 乔卫东 孙宗林 安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