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大同吕梁
山西频道
首页 要闻 政情 产经 医卫 房产 教育 旅游 体育 融媒体
晋中·砥砺奋进的五年吕梁大同
山西频道 > 正文

【新春走基层】“豆腐村”里飘豆香

2022年02月08日 08:25:12 来源: 山西日报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豆腐村”里飘豆香

  平定县冠山镇杨家沟村上空弥漫着浓浓的豆香,这也是杨家沟独具特色的年味。

  “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说的便是杨家沟村的豆腐。杨家沟豆腐的历史可追溯到400年前,因其豆腐做工讲究、细腻、味美,人称“贵妃豆腐”。谈到小村做豆腐的历史,村里人一脸自豪。

  已近晌午,66岁的张芝芳仍在豆腐坊里忙碌。房间不大,整个人裹在浓得化不开的水雾里。杨家沟豆腐的传统工序复杂,有选豆、配比、点兑、成型等10多个环节,是千余年来不外传的技艺,据说即使在一个家庭里,也只有当家人代代传承。这为杨家沟豆腐的传统制作工艺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这样的劳作从凌晨开始,一天之中,难得有休息时间。

  老伴冀润华出门卖豆腐的时间,张芝芳还要在豆腐坊继续忙碌。一天能做两块,大约140斤。豆腐坊已经30多年,“就是依靠祖传的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双儿女,俺老两口现在也基本衣食无忧。”擦擦脸上的汗水,张芝芳一脸笑容。

  虽然已经60多岁,张芝芳看上去却比同龄人年轻不少。她笑着说,都是“贵妃豆腐”的功劳。

  和张芝芳家相比,邻居李海峰家要热闹很多。升腾的水汽中,工人们都在紧张忙碌,身影有些模糊。41岁的李海峰一边躲避地上的水渍,叮嘱工人收拾干净,一边在电话中忙着接单。

  佳节来临,订单增多,高兴的同时,脸上透露出的是疲惫。和张芝芳老人的“夫妻店”不同,李海峰的作坊一天要生产40多块、近3000斤豆腐。作坊多了许多现代化的设备,保证传统工艺的同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撑船、打铁、做豆腐,都是出了名的辛苦活。虽然累,但一天有100元的工资,也觉得挺好。”工人师傅说。

  杨家沟村,昔日的“杨小军豆腐坊”,更名为山西玩豆食品商贸有限公司。位于平定县扶贫产业园的公司门口,货车司机小心翼翼地将豆腐、豆腐干、豆皮等豆制品搬运、装车。“司机平均每天要拉两车,各种豆制品加起来有4000来公斤。日产量是原先小作坊时期的三四倍。”总经理杨小军说。

  “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人力消耗大、流程监管难、产量跟不上,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说起公司的发展史,杨小军打开了话匣子,“购置了全新的加工设备,启用了现代化生产车间,‘杨家沟豆腐’也搭上了现代化‘快车’。”

  杨家沟全村共有558户、1248人。全村共70余户从事豆制品加工产业,年生产豆制品720万斤,年产值2000余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从张芝芳到李海峰再到杨小军,背后是杨家沟豆腐产业转型的脚步。

  杨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冀永生一直在为村特色农业产业园项目忙碌。

  着眼于农旅融合,特色农业产业园将打造杨家沟豆制品加工、体验,后沟村黄瓜干加工,冠山连翘茶加工、体验,紫砂制作等,非遗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民宿集群,通过“前店后厂”模式展示阳泉市特色产品,更好地宣传和发展阳泉市非遗文化产品和特色农产品。

  “项目建成后将提供就业岗位约1000个,年产值约8000万元,上缴税收约1000万元。杨家沟豆腐将迎来新的春天。”冀永生的笑意全写在脸上。

  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挂上喜庆的灯笼,记者漫步小村,空气中依旧是浓浓的豆香,令人陶醉。白雪峰

[编辑: 吴银冰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3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