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大同吕梁
山西频道
首页 要闻 政情 产经 医卫 房产 教育 旅游 体育 融媒体
晋中·砥砺奋进的五年吕梁大同
山西频道 > 正文

大同市探索实施农村“颐养工程” 筑牢防返贫底线

2022年04月21日 08:16:05 来源: 山西日报

  原标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农村“两无”老人安享幸福晚年——大同市探索实施农村“颐养工程”筑牢防返贫底线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去年以来,大同市探索实施农村“颐养工程”,为农村老年人特别是无人照料、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多样化、针对性强的保障性养老服务,提升“两不愁”保障水平,从最薄弱环节筑牢夯实防止返贫致贫的底线。

  聚焦巩固成果的基本点

  在云州区小王村,提起脱贫户王英山,村民都说老汉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日子过得很节俭。但节俭,并不是王英山的本意。今年92岁的王英山说:“到了这个年纪,钱也不是万能的。”算收入,王英山每个月有低保金、养老金、高龄补贴、土地流转费、退耕还林补贴等,加起来也有1000多元。但因年老体衰、腿脚不便,花钱倒成了件难事。

  王英山也有儿女,“不是儿女不孝顺,而是实在没办法。”王英山说,大女儿嫁得远,快70岁了,目前卧病在床;二女儿前两年因病去世;儿子身体有病需要别人照顾。现在,老人还时常牵挂着儿女,想把钱省下来接济他们。

  小王村曾是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018年脱贫。常住人口只有120户232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占比达到45%。全村像王英山这样的“两无”(无人照料、子女无赡养能力)老人及失能、半失能残疾人有18户22人。如何巩固这个群体的收入,提升他们的生活保障水平?云州区去年对全区农村60周岁以上老人的家庭、经济、生产生活、健康等状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建立以高龄、特困、失能、残疾等为主的农村留守老人信息档案,并分类建档立卡,定期更新,实现动态化管理。

  “农村‘两无’老人是全市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的重点难点,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这部分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大同市委常委、副市长龚孟建介绍,去年大同市把农村养老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结合起来,探索实施农村“颐养工程”。去年下半年,大同市出台了《大同市农村“颐养工程”实施方案》,针对农村“两无”老人等极易返贫致贫的特殊群体,探索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用针对性养老服务解决他们保障难、健康难、关爱难等难题。相比于传统的农村养老工程,“颐养工程”服务对象更为精准。

  “服务对象针对60周岁及以上的无生活自理能力且子女无法照料或无赡养能力的特困人员、低保户、防止返贫监测户等,以及70周岁以上的独居老人等。”大同市乡村振兴局局长谢志海介绍时特别明确:子女有赡养能力的要以子女赡养为主,防止“颐养工程”福利化。

  找准服务保障的发力点

  3月22日一大早,小王村村民白福芝,一手拎着饭盒,一手拎着包袱,来到王英山的家里。

  打开饭盒,一碗小米粥、一碟凉菜、一个大包子;打开包袱,里面装着洗干净的衣物,那是前天从王英山家中拿走的几年未洗过的脏棉袄、脏被罩。

  “赶紧趁热吃,你要的药我给你带来了,一次一片,一天三次,饭后吃。”说话间,白福芝从兜里掏出一瓶药。“吃完后把饭盒收好,我一会儿过来拿。”嘱咐完,白福芝启动了电动三轮车,车厢里还有其他17户“两无”老人的早餐和洗干净的衣物等。

  白福芝是小王村“关爱服务站”聘请的工作人员。2021年9月,小王村在村委会成立服务站,用村级光伏电站收益开发5个公益岗位,专门为村内18户22位“两无”老人提供服务,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

  走进服务站,刚刚结束早餐配送工作的厨房内正在准备午餐食材;洗衣室内两台洗衣机嗡嗡作响,旁边堆满了老人们待洗的衣物;两位工作人员正准备前往老人家去打扫卫生……

  老人不用出门,服务进到家门,这就是大同市“颐养工程”的“小王村模式”。

  驻村第一书记杨芳介绍,服务站成立以来,紧紧围绕老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难事、急事,用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贴心的服务,改变着“两无”老人们的生活。翻开《大同市农村“颐养工程”实施方案》,里面明确了6项服务内容:助救服务、助餐服务、助医服务、助洁服务、助购服务、助娱服务。“对于这些老人来说,送钱送物不如提供好服务。”谢志海介绍,帮就要帮到实处、帮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敬老恤孤仁政好,善养孝亲感党恩”。这副春联,是10余位居住在云州区瓜园村“关爱服务中心”的老人们自发找人写的。今年80多岁的郭翠花老人说,自从搬进中心,“铺的棉、盖的棉,天天就像过大年……”

  与“小王村模式”不同,瓜园村把村委会闲置房屋改造成一个小型的“养老院”,全村10余位老人集中搬迁到“养老院”居住生活。“这里能够为老人们提供餐饮、保洁等10项常规性服务。”云州区乡村振兴局局长尚谦介绍,“关爱服务中心”为老人们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还与镇卫生院合作,邀请医生定期来给老人检查身体,老人们若突发疾病,“关爱服务中心”会将其送往县级以上医院诊治。

  “年纪大了哪儿都不想去,在这里住的都是乡里乡亲,想回家看看抬脚就到,生活更自由。”郭翠花说,在这里吃穿不愁,还有人照顾,简直像住进了“幸福院”。

  在实施“颐养工程”中,大同市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和群众意愿,确定了6种服务模式:集中供养,探索建立吸纳低保或低保边缘老年人入住集中供养机构的补贴制度;日间照料,对有一定自理能力、子女日间不便照顾的老年人,进行日间照料;定期巡访,组织队伍开展助医、送餐、保洁、救治、陪护等服务;结对帮扶,探索建立市县成熟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对农村颐养服务站进行结对帮扶机制;邻里照护,发挥党员、先进模范、星级文明户示范作用,通过志愿服务、结对照护等方式对孤寡老人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养老,对年龄较大、有入住意愿的非特困人员,可帮其联系社会养老机构吸纳入住。“基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模式,群众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服务。”谢志海介绍,无论何种模式,都要确保建成一个用好一个,让“颐养工程”真正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抓手。

  把握持续运营的平衡点

  “关爱服务中心”如何制定收费标准?

  350元——这是瓜园村村“两委”多次开会研究、核算成本后定下的每月收费标准。“从投入成本来说,场所是用之前闲置的村委会办公场所改建,3名管理人员是用村级光伏电站收益设置的公益岗。”瓜园村“关爱服务中心”负责人仝计清说,综合算下来,350元是能够保障持续运营的,村集体也不会有太大的负担。

  “国家的政策好,我有低保、养老金,镇里发展黄花产业,我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也有收益,所以每月350元生活费能负担得起。”老人闫映廷说,没有党和政府,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事!

  在脱贫攻坚期间,大同市在贫困村大力发展光伏扶贫,让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收入。云州区光伏扶贫电站总规模达1.26万千瓦,80个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80.35万元。这为大同市实施“颐养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撑。

  虽然要为22位老人送服务上门,但每年20多万元的村级光伏收益,让小王村“关爱服务站”每人每月的收费标准只有270元。“我们用村级光伏收益开发了5个公益岗,每个公益岗每月工资800元。”杨芳介绍,服务站最大的支出就是公益岗位的工资,村集体收入完全可以负担。

  谢志海介绍,在资金筹措上共有6种方式,包括落实农村养老机构省市县三级财政建设补助和运营补贴政策;过渡期内从市县衔接资金中列支一定比例一次性支持农村“颐养工程”;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彩票公益金用于农村养老工作,市级彩票对农村养老事业重点倾斜;村级可利用光伏收益设置养老服务公益岗和补贴颐养服务站运营费用;鼓励设立“孝养基金”,重点补贴村级颐养服务站;引导社会力量等投入农村养老服务事业。

  为了控制运营成本但不降服务水平,云州区杨庄村村“两委”在建设运营“关爱服务中心”时,精打细算。把“关爱服务中心”搬进村委会闲置的房屋内,接通村委会办公场所暖气管道,由两位村“两委”干部担任护理员,同在一个院内的乡村医生让老人看病买药更方便。“村里有制作假花的传统,我们还计划让老人们参与进来,不仅能让他们活动活动手脚,还能增加他们的收入。”村党支部书记赵国润说,现在老人们争相报名参加。

  补齐农村养老短板、实现老人老有所养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之举。今年大同市要建设50个“颐养之家”,2023年力争让“颐养之家”全覆盖,实现农村老年人应养尽养。“我们要抓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机遇,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努力让农村‘两无’老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龚孟建说。(王健任)

[编辑: 蒲思静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79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