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大同吕梁
山西频道
首页 要闻 政情 产经 医卫 房产 教育 旅游 体育 融媒体
晋中·砥砺奋进的五年吕梁大同
山西频道 > 正文

晋心守沪——来自山西援助上海抗疫的暖心事

2022年05月20日 08:12:4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太原5月19日电题:晋心守沪——来自山西援助上海抗疫的暖心事

  新华社记者吕梦琦、马晓媛、申峰

  回想起刚到上海的第一个晚上,来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刘志宏仍然觉得心里暖暖的。4月26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援沪队伍辗转到达上海,搬完物资入住酒店已是深夜11点。饥肠辘辘的队员们本打算简单对付几口,没想到酒店工作人员却送来了热腾腾的西红柿鸡蛋面。

  “他们也有很多不便,但还想着送我们一碗家乡的味道,真的很感动。”刘志宏说。

  次日1点,队伍接到了7点半出发进行核酸采样的通知,几乎没有休整,就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4月25日、26日,山西省迅速集结省市县三级医院医务人员1635人,分批次投入援沪医疗救治第一线。援沪队伍成立前方指挥部和临时党委,下设“一部五组十六队”,进驻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参与医疗护理、院感防控、血液透析、核酸检测、中医诊疗等工作。

  与山西凉爽干燥的气候不同,五月的上海日渐炎热,高温成了山西援沪医护队员们面临的一大考验。参与核酸采样的医护人员需要长时间穿着防护服,一天下来,全身要被汗水打湿好几遍,但没有人松懈倦怠。遇到老人和坐轮椅的残障人士,队员们会主动蹲下身采样;面对哭闹的小朋友,他们始终耐心安抚鼓励,快速完成采样。

  尽管做核酸过程中无法与当地群众有太多交流,队员们仍然感受到了满满谢意。“街道工作人员和居民们一声声亲切的‘辛苦了’‘谢谢你们’,让我们心里很温暖。”队员王梓慧说。

  来自山西省河津市人民医院的侯国华抵沪后进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这里的老年患者多,而且多数病人家属因为居家隔离无法在院陪护。

  “有些老人上了年纪,交流比较困难,我们只能通过电话跟家属沟通。”侯国华说,“我们办公室的墙上贴满了病人家属的联系方式。”

  侯国华还记得,一位病人出院时,他的家属郑重留下一封信,信中写道:“请所有医务人员在冲锋陷阵的同时,照顾好自己,保重!”短短一封信,让侯国华感动良久。

  来自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的孙平莲曾在病区遇到一位80多岁的老人,对方情绪低落,话语很少,对治疗有抵触情绪,孙平莲常常找他唠家常,嘘寒问暖。慢慢地,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治疗顺利推进,老人也很快核酸检测转阴出院。

  “这里的病人都很可爱,他们与病毒斗争,也不忘常常关心我们的冷暖安危。”孙平莲说,“一次查房,一个病人突然问了一句‘侬切了伐(你吃了吗)’,当时心头一热,觉得这些天的辛苦都值了。”

  任丽娟是来自山西省儿童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她面对的大多是年龄尚小、无法顺利沟通、依从性差的小患者。为了让治疗顺利进行,她和同事们变着法儿唱儿歌、讲故事,常常是现编现演,边唱边跳。一位7岁的患儿亲切地叫她老师,一看见她,就追着让她表演节目。

  来自山西省人民医院的护士杨志敏进驻的是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重症ICU。这里收治的都是病情最为危重的患者,需要更为专业细致的护理,同时暴露风险也极高。

  “翻身拍背、吸痰、做气管镜、口腔护理,这些都是风险很高的操作,但是大家没说过一个‘怕’字,都是寸步不离在护理病患。”杨志敏说。

  108岁的叶鸣老人是上海年龄最大的确诊者。在老人住院治疗期间,山西援沪医疗队十二队的队员们始终悉心陪护。

  重症监护室环境封闭,老人难免焦虑,队长徐昊斐提出,要做有温度的护士,细上加细。护士焦瑞每天都细致地为叶老做口腔护理,同时耐心安抚他的紧张情绪。队员田媛媛每天早上都会用湿巾给叶老擦脸和耳朵,看到老人在睡梦中伸出手来,她立马轻轻握住老人的手,帮助他安稳睡去。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叶鸣老人的核酸检测结果成功转阴。5月14日,这位108岁的老人从上海市浦东医院顺利出院。(完)

[编辑: 王亮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