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大同吕梁
山西频道
首页 要闻 政情 产经 医卫 房产 教育 旅游 体育 融媒体
晋中·砥砺奋进的五年吕梁大同
山西频道 > 正文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书写服务山西答卷——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科技这十年

2022年09月02日 17:38:2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太原9月2日电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近年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科技播撒三晋大地,着力加强农业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聚力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动协同创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山西农业科技创新主力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校(院)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5722项,有331项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等各级各类奖励。在羊驼养殖、舍饲养羊、有机旱作农业、旱地小麦蓄水保墒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和进展,为推动山西乃至我国农业科技进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一份科技引领进步、创新驱动发展的农大答卷。

  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

  十年来,学校面向山西省“三农”发展科技重大需求,重点围绕生物育种、耕地质量提升、有机旱作、功能农业等前沿领域,加强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及其源头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攻关,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在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方面,杂粮分子育种团队先后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级期刊发表一系列研究论文,成功培育C4模式植物“xiaomi”,入选2020中国农业科研32个“亮点”之一。羊驼研究团队在羊驼进化史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并在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

  在动植物育种方面,有817个新品种通过审(认)定、登记,其中国家审定85个、农业农村部登记216个、山西省审(认)定品种570个。在标志性科研成果方面,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参与完成的“枣育种技术创新及系列新品种选育与应用”“抗除草剂谷子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苹果矮化砧木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及砧木铁高效机理研究”“旱作农业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灌木林虫灾发生机制与生态调控技术”“饲草优质高效青贮关键技术与应用”“北方旱地农田抗旱适水种植技术及应用”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主持完成的“中国羊驼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十年来,学校面向实施三大省级战略、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和“特”“优”农业、构建“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产业布局、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太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引育人才、组建团队、搭建平台。特别是校院合署改革以来,创新资源更加集聚,创新体系更加健全,产业创新链条明显延伸,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有效衔接,创新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增“国家高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黄土高原东部旱作节水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退化土壤改良与新型肥料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国家级平台(基地);“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山西右玉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等58个部级平台(基地);“有机旱作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杂粮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畜禽遗传资源发掘与精准育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平台63个(基地)。

  服务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16年起积极开展山西“农谷”科创城筹建工作。聚焦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与农谷管委会、神农集团的战略合作,形成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深入推进“谷城院”一体化发展,共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食用菌产业“三院一园区”、北方林果种苗研发中心等。

  “科研”“三农”先进人物不断涌现

  十年来,学校在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和新突破的背后,是每一个农大人砥砺奋进、克难攻关的不懈奋斗,在服务乡村振兴、山西省农业“特”“优”发展的光荣使命中,学校谱写的每一篇精彩华章都凝结着广大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今年初,山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同发出了向陈瑛同志学习倡议书,作为全国著名谷子育种专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首届“山西省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经济作物研究所陈瑛研究员坚守半个世纪只为做优谷子育种一件事,主持育成优质高产、抗旱抗病、适于不同生态区种植的谷子新品种20多个,特别是晋谷21号,成为我国优质谷子新品种选育的里程碑,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谷子育种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农业经济管理学院的姚建民研究员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他说:“旱作农业研究已经深深地根植于我的血液之中。”从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姚建民一直在旱作农业方面深耕和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将其推广应用到贫困地区,闯出了一条科技扶贫之路。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常明昌教授在脱贫攻坚这条路上也是一走就走了三十多年,先后被授予的“2020年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30多年来,常明昌和他的团队在吕梁、大同、临汾等7市大面积推广食用菌栽培,帮扶了200多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帮助40多个贫困县的群众致富增收。

  像这样的科研工作者,在农大还有很多,打造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优良品种“玉露香梨”的郭黄萍研究员,创新谷子及杂粮生产技术、实现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郭平毅教授,扎根基层、用科技助力阳高脱贫的李灵芝教授……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不畏艰难、初心不改的科研工作者,才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农大人前行的路,为农大新时代的新发展铺就了精神底色。(王鹏 赵琦琦)

[编辑: 王梦佳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7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