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大同吕梁
山西频道
首页 要闻 政情 产经 医卫 房产 教育 旅游 体育 融媒体
晋中·砥砺奋进的五年吕梁大同
山西频道 > 正文

“六古”原平 点“史”成金

2022年05月16日 13:21:57 来源: 忻州在线

  原标题:“六古”原平 点“史”成金

壬寅年孟夏

原平市西神头村柏枝山麓扶苏古庙前

两棵树龄达二千年的古楸树

花开正艳 灿若云霞

 

  粉红色花瓣落在石板上如铺下了一块花地毯

  众多慕名前来看花的游客

  纷纷与千年古树和怒放的楸树花

  拍照留念 旅游打卡 兴致勃勃

  那古树与古庙相守千年 相得益彰

  这盛开的楸树花

  恰如美丽西神头村整洁的村风村貌

  和纯朴村民们脱贫致富后发至内心的开心笑靥

 

  盛世盛景

总是让人兴会无穷

今天的西神头村是原平市的一个缩影

历史悠久的原平

文化厚重的原平

发展强劲的原平

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精心谋划和

全力实施下正在展现出崭新面貌

孕育出勃勃生机

  两千年古楸树开花 赵富杰 摄

 

  原平是一方色彩斑斓的风水宝地

  这里流淌着红色故事的传奇色彩

  这里珍存着众多古寺的神秘色彩

  这里散发着土特产品的诱人色彩

  这里美丽的山水画卷造化出自然胜境的神奇色彩

  这里更蕴含着上下五千年厚重文化的古朴色彩

 

  带着一分崇敬之情 一分探寻之意

  记者走访了原平的城镇与乡村 山川与河谷

  与干部群众促膝而谈

  共话人间沧桑

  ……

  原平是北方有名的将军县,有“一市八上将”的美誉。一条道、一队伍、一杆枪、一把刀、一篇赞、一支笔、一声令,在中国历史的关键节点上,总会看到原平人的身影,听到原平人的声音。原平的版图就像一枚布满文化记忆的树叶,境内150多处鎏金铜瓦、檐枋彩画的古寺,处处隐藏着文明密码,时刻闪耀着魅力光彩。原平是著名的梨乡,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优质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禀赋,培育出有机绿色的农产品。新鲜上乘的本地食材,信手拈来的精湛技艺,烹制出原平饮食独特味道。原平森林绿地覆盖率48%,湿地38000余亩,草地148万亩。古树古道、河流峡谷、山川沼泽、温泉热田,构成了叠翠流金的山水画卷。原平置县至今两千余年,人文繁盛,文脉流长。来到原平,我们可在古村民居间,追忆文化之韵。原平古村灰砖青瓦,石砌土垒,具有北方民居的鲜明特征。

  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从古流到今。站在历史的潮流中,人是伟大的;同时是渺小的。每一个人、每一代人都是沧海一粟、都是历史过客。我们要做的是传承历史、创造现在、开启未来。如何尊重历史谋篇布局、继往开来推进发展,是原平市委市政府领导一直在认真思考的问题。今天,他们正在用心、用情讲好原平故事,正在深挖资源禀赋,下好一盘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大棋。要让“三里胜地、五彩原平、六古秘境、九乡名城”焕发新生机,再现新辉煌。且看:

  古树开花 乡村旅游打卡地

  图片西神头楸树 赵富杰 摄

  每年春末夏初,原平大林乡的西神头村就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旅游打卡地。过去西神头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山村,这两年因为村里有一座扶苏庙和四棵千年古树闻名遐迩。一对鸳鸯柏,树龄1300余岁;一对龙凤巨楸,树龄2000多岁。其中最具盛名的一株古楸,树胸围13.2米,高35米,是中国现存楸树中树径最粗、树冠最大、年轮最长的一株,被誉为“华夏第一楸”。楸树花开,一团团、一簇簇,颜色红白相间,花形呈喇叭状,如霞似锦。嫩绿色的叶子、粉红色的花儿,相映成趣、令人惊艳,美得似一场人间烟火。许多人慕名前来一睹千年楸树开花的风采。

  楸树原产中国河北、山西等地,是经历史前地质地貌结构变迁得以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古老活化石树种之一。原平不少村庄均有分布。

  西神头楸树 闫志勇 摄

  古楸树的后面是一座千年古庙——扶苏庙。扶苏庙是西神头的先民为了纪念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而建造的。始建于汉,重修于唐,繁盛于宋,驰名于明。扶苏庙大殿的墙壁上有一幅巨型壁画,章法严谨、表达细腻、人物栩栩如生,记录了秦帝国令人嗟叹的历史风云,展现了扶苏精忠纯孝、刚毅勇武的形象。

  村有古楸树,引得“凤凰来”。不少投资商,看准了西神头村丰富的旅游资源,来这投资营商。近年来,西神头村年接待游客达8万人,年旅游收入达50万元以上。西神头村自2009年开始打造柏枝山文化旅游区以来,陆续完成了保护古树、修复庙群、建立碑廊、扩展广场、绿化环境、新修水利等惠民项目。特别是开通崞红线——扶苏祖庙的旅游公路和108线大林——西神头的乡村公路后,西神头成为“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史家岗周柏 王文君 摄

  此情此景,那位忧国忧民的扶苏公子定会为老百姓的好日子而倍感欣慰。

  原平市现存三百年以上古树140余株,松柏楸、榆槐柳、梨枣桑,种类繁多。史家岗周柏带着满身的椽钉传承三千年的印记,西神头古楸戴着“华夏第一楸”的名号述说两千年的风华,下长乐村七星槐古韵悠然,石鼓寺“酸枣树王”写满一千年的历史变迁。这些古树是活着的古建筑,是岁月的年轮与乡村文化的印记。

  下长乐村七星古槐 王文君 摄

  原平市把古树的保护当做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让古树发新芽、开新花,许多村因树而名、因树而富,因树而成为人们的乡村旅游打卡地。

  古寺流光 传承千年文化印记

  五峰山寿宁寺 王坤 摄

  原平市厚重的历史文化从那些遍布乡村的古庙可以窥见一斑。其中慧远娄烦寺、五峰山寿宁寺、练家岗村惠济寺、水油沟村土圣寺、西神头扶苏庙、苏龙口龙岩寺等等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庙。

  娄烦寺是晋代慧远法师的演教之地。慧远俗姓贾,中国东晋时高僧,雁门郡楼烦县(今山西省原平市沿沟乡茹岳村)人,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为净土宗之始祖。慧远创建佛教“四字真经”,对中国茶文化、中国山水文学、中华气功均有杰出贡献。

  娄烦寺 胡炜 摄

  走进原平,去拜谒精忠纯孝的石鼓寺,介子推英魂显灵如梦似幻,风吹石窍闻鼓声令人神往。探访国保单位惠济寺,媲美晋祠圣母殿的宋代彩塑风姿绰约、让人惊叹。寻幽康熙大帝御笔亲题的寿宁寺,麻线娘娘道场香火鼎盛,“小五台”美称名不虚传。求道净土宗祖庭娄烦寺,慧远出生时“胜井院”灵芝呈祥献瑞,唐代经幢、金代石塔、清代山门等遗迹扑朔迷离。索隐圣随土姓的土圣寺,灵牙舍利宝塔如见真佛,石狮成精、晚钟自鸣堪称天下奇闻。探秘深山古刹龙岩寺,石质旗杆铭念人杰地灵,石佛映堂岩画神似贺兰山图案,北魏摩崖石刻清新典雅、秀骨清像。这些古寺耸立千年,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文化,静候专家学者、文人墨客前来破译、解读其中的谜团。

  惠济寺塑像 朱清云 摄

  土圣寺 王文君 摄

  北魏摩崖石刻 赵富杰 摄

  原平市把古寺庙的保护作为文物古迹保护的重要部分,让古庙流光,传承千年文化印记,让乡村更有归宿感,更有认同感,更有历史文化气息。

  古墙保护 留住乡愁留住情

  下长乐村古墙 王文君 摄

  居住在高楼里的人们大概并不知道,在原平的历史上,老祖宗的房子、道路、墙体都用石头砌成。

  在下长乐村,老宅院几乎家家有窑洞,或靠崖掏或用石头璇,坐北朝南,冬暖夏凉,有气象,好风水。听听街道名称吧,墙沟、柳沟、马涧沟、红崖底、破窑湾,只要去过一次,就能记得住。村庄整体像建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石门、石路、石桥、石墙都是利用石头干垒而成。用石头砌成的村落有一种自然的、原始的古朴风韵。勤劳淳朴的原平人,用双手和智慧世代传承着先辈们精巧的砌石头墙技艺。

  古墙 王文君 摄

  在野庄古村,山地风貌依然,山石特征随处可见。这里最常见的传统居室是窑洞。古人逐崖而居,靠着厚实坚固的土崖,一锹一镢地正面裁齐,再一锹一镢地往深开挖。挖出三孔长长的窑洞,后部洞穿连通,左右两孔设置前窗,一家居室由此形成。再辟开窑前空地做院,筑石环堵,移植三两株桃杏树,花开果熟时鲜艳即探出石墙外;垦一小片土地,种上时蔬、栽上旱烟,满院生机顿时活泼起来。

  大山里的村落有一景——石头巷。山里,缺这缺那,就是不缺石头。村子挨着山,街巷连着山,山就是一座石头库。袓先们用这天然石头砌墙、垒屋,那或高或低、或长或短的石墙写满了故事。

  古墙 王文君 摄

  野庄古村所有人家无一例外都是窑院,所有过往无一例外都是上述光景。只是,再后来,这里被遗弃了,无人居住的院落里,窑洞孤寂地大睁着眼睛望穿春秋,还有残墙断垣的莫名惊诧。然而,我们知道,这样的古墙和院落承载着人们难以化解的浓浓乡愁……

  保护好这古墙、这院落,不是留住乡愁的一种最好方式吗?

  古村新貌 乡村振兴谋新篇

  下长乐村 王坤 摄

  古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原平作为中华黄河文明发祥地之一,古村众多,且各有特色。大阳村有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娄烦县城就建立在此村。古往今来,大阳村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建设祖国的英才。特别是清朝乾隆年间壬戌会试,大阳村的张氏家族,以参考人数二十一名,排列全国第二,与福建浦田县的林家齐名于世,号称“南林北张,天下第二”。

  王东社村是同川梨乡的主要景区,每当梨花盛开季节,其美景无与伦比。清代崞县知县王佩钰的“十里香风吹不断,万株晴雪绽梨花”佳句便是生动写照。

  野庄古村 朱清云 摄

  上社村被誉为“晋贤故里”,是东晋名士郝隆故里,有祠堂碑铭可佐证。这个村保持着古老的街道、雄阔的城墙、旧式的民居、高耸的闳楼,显现着不凡的气度。

  东阎庄村现存的清咸丰五年武举樊沛宇故居,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民居,其雀替上的木雕、屋脊上的螭吻、堂屋内的壁画,均以高超的技艺而引人入胜。

  赵村的伽蓝庙因唐代乡民为武则天修建而充满神秘的气息,现存唐代碑铭中的文化信息更让人深感同川的神奇、吊诡。

  下长乐村刘氏一族耕读传家、文风馨香、人才辈出,明洪武进士——兵部侍郎刘寅著有《三略直解》一书,刘寅是明朝早期著名的军事家。村子的古槐、石墙、长巷、老街、旧宅,处处显露出历史悠远的痕迹。

  原平市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精心组织、加大投入,通过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让乡村特色更浓、实力更强。

  乡村因旅游而振兴,产业因旅游而带动,百姓因旅游而致富。原平市坚持以文旅产业促乡村振兴,做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大文章,着力培育全链条文旅产业,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向“商养学闲情奇”拓展,全力打造东、中、西精品旅游线路。立足得天独厚的“六古”元素,通过多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东线访古探秘红色古村之旅、中线康养休闲温泉度假之旅、西线感悟绿色自然生态之旅。

  史家岗古庙会 王文君 摄

  以爱木图风景区为重点的东线旅游线路,涵盖了木图、野庄、辛庄等古色古香的特色风貌村,这里有看不尽的秀美风景,听不完的红色故事,品不完的文化大餐。

  以南怀化-牛卧河-阳武石坊-普济桥-崞阳文庙-大营温泉-娄烦寺等为主要景点的中线旅游线路,是一条看风景、品历史、沐温泉的康养休闲旅游线。

  以钟楼寺-土圣寺-朱德刘少奇路居馆-滴水崖-黑水圪坨-1125台-古长城等为主要景点的西线旅游是一次感悟绿色自然生态之旅。

  深挖“六古”资源禀赋,让自然生态、温泉康养、美丽乡村、民宿文化深度融合,好一盘全域旅游的大棋!

  古栈道修复 讲述那段红色故事

  古栈道 朱清云 摄

  原平是红星闪耀的聚集地。从建党之初,党在忻州发展的第一名党员,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到忻口战役主战场遗址纪念馆、刘子干纪念馆、续范亭纪念堂、刘少奇朱德路居馆,再到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的所在地,记载着原平赓续红色血脉、勠力民族复兴的英雄故事。原平是革命精神的传承地。抗战时期,徐向前、赵尔陆、陈锡联等伫马爱木图,部署指挥了一系列战斗,留下了许多红色遗址。

  从五台县阳白乡白云村到原平苏龙口野庄有一条古老的、极其壮观、险峻的古栈道。古栈道凿于一道山坳里,向阳、背风。在两侧的山岩上,有好几处石刻纹道,或为菩萨像、或为“阿弥陀佛”字样。而位于栈道底部的一处峭壁上,刻有“雍正八年正月初七日起工修道,十五日善工以完”“咸丰二年正月重修”字样,这条“之”字形的石栈道共有21折。相传这条古栈道是南北朝时期高欢所建,它既是魏晋时期的军事密道,也是明清时期晋商的茶马古道,更值得纪念的是这条古栈道成就了夜袭阳明堡的壮举。

  1937年10月19日夜,八路军129师第769团在当地人民群众的协助下,从五台晋察冀敌后根据地经这条古栈道秘密进入原平刘家庄村隐蔽,次日奔赴代县南阳明堡飞机场,突然发起进攻,经过1小时激战,歼灭日军100余人,击毁击伤飞机24架,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这是继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切断日军交通运输线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这古栈道是抗日战争的秘密交通线,刘家庄村是夜袭阳明堡的出发地,在夜袭阳明堡战役中牺牲的769团3营营长赵崇德烈士的遗骸被刘家庄村民祖孙三代悉心守护之后送回烈士故里河南商城。

  一条古栈道、一场战役、一个人物,是发生在这里的一段动人心魄、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

  目前,原平市正在规划修复这条古栈道,要让古栈道成为缅怀先烈的红色教育基地,成为乡村旅游目的地。

  古镇出新 全面带动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

  崞阳文庙 闫志勇 摄

  一座古镇,它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无不透射着古老历史的深刻镌痕,讲述着无数往昔的生动故事,承载着一种魅力永恒的苍凉气息。

  相传,原平境内最早有四大镇,即原平、元冈、宏道、南华。这四镇,均踞地势险要处,确曾为兵家必争之地。随着形势的变化,军事重镇的战略意义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经济贸易集镇。崞阳、轩岗、同川、苏龙口、云水、大牛店、阎庄等新的七大镇,应运而生。由此,岁月风烟穿越百年千年,在青铜色的古镇烙下了深沉的印痕,让我们禁不住萌发“思古之幽情”。

  崞阳古道 闫志勇 摄

  崞阳镇当属原平第一镇,文脉悠长古韵存。

  崞阳古城,设县治历史久远。从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开始建置崞城,一直到1958年止,历时长达1648年。北街村居崞阳镇东北面,正是昔日崞县古城的中心地带,原崞州文庙、城隍庙、天主教堂等均坐落于此。崞阳镇在2012年被山西省列为全省“百镇建设”示范镇,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镇,2015年被列入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016年以来,崞阳镇立足基础优势和比较优势,致力农业转型,推动全面建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崞阳镇处于原平市域旅游发展主轴上,是市内外众多旅游精品线路的必经之地。结合崞阳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整合周边大营温泉、五峰山、娄烦寺和天涯山、滹沱河沿岸等资源,打造以休闲度假、游览观光、摄影写生、餐饮购物、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旅游名镇。通过对普济桥、文庙、城隍庙、古县衙、古城墙的维修保护,全面展现古城风采。

  崞阳普济桥 朱清云 摄

  今天的古镇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古镇,已经成为文化名镇、旅游名镇、经济名镇,成为产业的集聚地、贸易的集散地,有力带动了原平的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编辑: 杨晓飞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5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