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国家、山西省战略布局和政策直接支持叠加期的太原,如何抢抓新发展格局带来的重塑性机遇,转型蹚新路,奋力拓新局?近日,太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俊义做客新华访谈时表示,太原让创新驱动转型,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同时,他与网友分享了太原转型发展的路径与成效。
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煤炭大省山西的一个缩影,太原因煤而兴,也曾因煤而困。太原市委市政府自觉强化责任意识、省会意识,当好能源革命排头兵。通过多年努力,太原经济发展对煤炭的依赖度,和煤炭在产业发展中的占比已发生变化。
2021年,太原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煤炭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4.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5%,钢铁行业占24.3%,近十年来太原非煤工业增速均快于煤炭工业。
太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产业转型。太原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以增强生存力发展力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加快集群化规模化为方向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为城市发展积蓄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太原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是太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做优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太原改造升级烧热老“锅灶”,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其中,太钢、太重、西山煤电等老牌工业企业发展壮大,太原工具厂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山西电机厂技改、太原酒厂转型、太锅集团数字化升级改造等项目加紧建设,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持续延伸产业链条,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了风采。
与此同时,太原聚焦“六新”领域,延链建群做好新“锅灶”,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太原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集群规模发展,以“强梁壮柱、延链建群”为方向,全面实行“链长制”,做大做强头部“链主”企业,培育“链核”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形成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先导、百亿级产业为骨干、千亿级产业为引领的梯次产业发展格局。
太原还坚持项目第一支撑,开展百项重点工业转型项目推进行动。华为煤矿军团全球总部、沪硅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钢科先进复合材料、太重智能高端装备产业园、姚锦坊食醋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太钢中厚板、合成生物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紧推进;源瀚蓝宝石、国新天江中药饮片等重大项目顺利投产。
目前,太原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一批重大转型项目建成投产,信创产业布局进入全国前列,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数据显示,2021年,太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占比22.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占比16.5%,“一新一高”成为太原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2022年前5个月,太原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工业经济基本实现了发展预期。
太原将继续按照稳一产、强二产、优三产的思路,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创新和跨越发展,构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国家将太原列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点城市,以太原为核心的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山西省委赋予太原重大责任和使命,明确提出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举全省之力支持太原打造“四个高地”,为太原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强大动力,提供了重大机遇。
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北引擎,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深度融入京津冀服务雄安新区的重大举措。
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是太原提升全省首位度和全国影响力的破题之举。同时,太原市委市政府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双引擎作用,主动引领全省“一群两区三圈”新布局,打造更有活力的创新高地、更有实力的产业高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高地、更高水平的开放高地。
太原聚焦产业基础,提出到“十四五”末,打造6个千亿级工业支柱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3000家,新兴产业竞争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工业总产值将冲击万亿大关,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突破6000亿元,经济总量向万亿元迈进。
太原市委市政府将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工程,确立了“一年见效、三年成形、五年成势、十年成城”的目标。
对标国际一流水准,结合城镇空间、产业基础、交通廊道等资源要素,太原高起点编制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按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生态优先、传承历史的规划理念,太原编制完成大盂产业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及配套的13个专项规划,绘好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发展蓝图。
围绕“一年见效”目标,太原做实项目清单,统筹项目实施。太原把大盂产业新城作为突破口先行建设,通过下好“先手棋”带动“一盘棋”。
同时,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绿色能源、现代服务业、生态文旅休闲、现代农业等七大产业集群。太原招引一批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向启动区集聚,正在推进14个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开工。目前,宁德时代、深圳惠科、太重、太钢等一批重点项目已落地。
在全市共同努力下,如今,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的基础设施日新月异,产业项目陆续落地建设,强势起步的态势已经形成,正在成为新的投资热土。
太原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和科研力量雄厚、汇聚山西全省半数科研机构的优势,抓住“政策、投入、平台、人才、机制”等关键要素,加大激励创新政策供给。
围绕新基建、新材料、新装备等领域,太原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产业创新平台,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企业数量井喷式增长,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提升城市创新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太原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政策供给和资金投入。2021年,太原市的科技专项资金从10亿元提高到20亿元,支持各类主体创新创业。据统计,2021年,太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3户,总数达到了2200户。“十四五”末,太原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是转型的根基所在。太原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市场主体倍增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牵引性工程来抓,坚持以良好营商环境赋能市场主体发展,聚焦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2021年,太原全市市场主体新增13.56万户,达到64.56万户。
太原还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开发区项目签约落地、投产达效速度不断加快。其中,中北高新区蓝宝石晶体材料及制品项目仅用21天完成“标准地”建设,42天完成标准厂房建设,从项目入驻到设备全部进场、项目投产用时不到3个月,创造了新的“太原速度”。
2022年初,太原出台了《太原市创新提升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行动方案》,实施市场主体倍增一揽子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搭建集聚平台,强化要素保障,不断通过真金白银为存量的企业解困纾困,也为引入和导入新的产业和新的市场主体奠定比较好的营商环境。
太原还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一体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让更多市场主体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以市场主体倍增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