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岁末年初,三晋大地天寒地冻。回眸2022年,我们行走山西亲睹、亲历的那些人、那些事,此刻仍温润心间。年终盘点之际,再次捧出这些令我们泪目、暖心的山西故事,希望给予更多人前行的力量。
新华网太原12月29日电(王亮)看着玉露香梨挂满枝头,太行山上的侯志强笑了,“花甲之年搏一把,算是干成了。”
2009年,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常村党支书侯志强去苏州农村学习,感觉“大受刺激”。经过东奔西走的实地学习后,选择通过有机旱作的方式种植玉露香梨。
树能不能种活、活了能不能挂果、结果后好不好吃、产下的梨能不能卖出去……面对一连串的疑问,侯志强和村两委带着农民干、做给村民看。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航拍夏日太行山里的常村,新居、香梨和绿树,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新华网 发 (马梦迪 摄)
2014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常村被列为贫困村后,有了更多政策和资金的倾斜,防鸟防雹网、水泥路、冷库、农业保险等护航玉露香梨“生长”。
2016年底,常村依靠玉露香梨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常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前的一千元变为2021年的三万多元。香梨小镇成了常村下一个目标。
投身于脱贫攻坚的,还有回到吕梁山的张新勤。
“吕梁山上鱼米乡,芦苇悠悠粽飘香。”这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安业乡前青塘村的写照。脱贫攻坚期间,前青塘村开始发展粽子产业,村支书张新文动员在晋中市榆次区做电动车生意的弟弟张新勤回乡创业。
一张全家福为粽子“代言”。新华网 发(冯宇 摄)
开发适合消费者口味的创新产品,开通天猫网店和抖音直播,与酒店联合推出小分量的早餐粽……多年在外打拼的张新勤有着生意人的头脑,但萦绕在脑海里的还有粽子寓意的团圆和传承。
“青塘粽”的主打宣传照就来自张新勤于手机拍摄的一张照片,“爷爷奶奶教孙女包粽子的瞬间,有着温暖和幸福。”
这张全家福代言的青塘粽成为吕梁市级非遗项目,带着吕梁山芦苇的清香和黄河滩枣的甜蜜走向远方。
被乡情召唤回乡的还有“钢铁男”张峰。
“90后”张峰年少时就去青海打拼,卖钢材挣下了些家底。回到吕梁山,看到父老乡亲过得不好,心里不是个滋味,“我就想让乡亲们有个活干,有个钱挣。”
张峰看准了在脱贫攻坚战在吕梁山壮大起来的食用菌。“吕梁山里夏天气温低,补充了市场上夏季香菇的缺口。”自2021年以来,张峰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35个养菇棚、65个出菇棚,养菌、收菇,一年到头也闲不下来。
张峰投资建设的香菇大棚,让乡亲们有了工作。新华网 发(冯宇 摄)
“香菇菌盖做食材,香菇腿做香菇酱,香菇脚做药材。”从城市回到乡村,从外地回到家乡,年轻的张峰没有什么不适应,“看到乡里乡亲通过自己的劳动,每月能有些收入,我打心眼里高兴。”
相关链接